[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与金属包边的胶接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0970.5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黄峰;赵龙;马金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65/48 | 分类号: | B29C65/48;B29C65/78;B29L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风扇 叶片 金属 成型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与金属包边的胶接成型方法,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组合体(5)由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和金属包边(2)胶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方法包括:
步骤S110,将复合材料限位球(40)用胶黏结在所述金属包边(2)的尖部和尾部内腔后备用;
步骤S120,将所述金属包边(2)以其V型槽(4)朝上方可拆卸地固定在专用的包边定位装置(10)上,所述包边定位装置(10)匹配电机后,具有带动所述金属包边(2)实现XY平面0°~360°的旋转功能,调控所述包边定位装置(10)的角度,使其与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的插入角度匹配;
步骤S130,将纱网(50)包裹在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的前缘(3)上,然后在纱网(50)上放置胶膜(60),抽真空定型后备用;
步骤S140,将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以其前缘(3)朝下可拆卸地固定在专用的叶片定位装置(20)上,所述叶片定位装置(20)匹配电机后,具有带动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实现Z向上下升降功能;
步骤S150,调节所述叶片定位装置(20)在Z向升降移动,使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慢慢向下移动靠近所述金属包边(2),当前缘(3)靠近V型槽(4)时,调控所述包边定位装置(10)开始缓慢旋转,使所述金属包边(2)的V型槽(4)始终与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的前缘(3)相匹配;
步骤S160,当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的前缘(3)即将与放置在所述金属包边(2)中的限位球(40)接触时,通过测量装置(30)对叶片定位装置(20)进行测量监控,当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在Z向达到理论位置时,所述叶片定位装置(20)的升降移动和所述包边定位装置(10)的旋转均停止,得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组合体(5);
步骤S170,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组合体(5),从所述包边定位装置(10)和所述叶片定位装置(20)中取出,依据选取胶膜的固化工艺参数进行固化,得到最终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与金属包边的胶接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0中,所述限位球(40)的直径与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和金属包边(2)内缘的孔隙长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与金属包边的胶接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0中,所述限位球(40)的材质与所述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的材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与金属包边的胶接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0中,所述包边定位装置(10)包括旋转底座(15)、定位槽(13)、包边定位夹片(14)、尖部定位块(11)和榫部定位块(12),安装金属包边(2)时,拉开全部包边定位夹片(14),将所述金属包边(2)装在所述定位槽(13)中,将尖部定位块(11)和榫部定位块(12)分别安装在金属包边(2)的前、后侧,拧紧包边定位夹片(14),将金属包边(2)牢固地固定在包边定位装置(10)上,并调整旋转底座(15)的角度使之与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的插入角度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与金属包边的胶接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0中,所述纱网(50)的材质为玻璃纤维、碳纤维、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的多孔织物,单层厚度为0.2mm~0.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与金属包边的胶接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40中,所述叶片定位装置(20)包括定位支架(25)、叶尖定位夹片(21)、榫部定位夹片(22)、榫部侧定位旋钮(23)和定位基准(24),安装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时,打开榫部定位夹片(22)和榫部侧定位旋钮(23),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的榫部放置在定位支架(25)上,拧紧榫部定位夹片(22)和榫部侧定位旋钮(23),将叶尖定位夹片(21)安装在定位装置(20)上,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本体(1)牢固地固定在定位装置(2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09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灌浆装置及灌浆方法
- 下一篇:数据隐私融合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