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基坑支护及快速开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591.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叶聪;刘波庭;陈鹏;刘毅;孙志伍;燕超杰;朱天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5/04;E02D5/76;E02D15/02;E02D1/00;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胡涂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基坑 支护 快速 开挖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基坑支护及快速开挖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污染基坑开挖前,对污染基坑周边进行清理,平整场地,对施工现场泥浆清理干净,再对施工现场测量放样;将所述污染基坑分成一工区、二工区和三工区;步骤二:在污染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墙,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沿所述污染基坑周边通长布置;步骤三: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对所述一工区、所述二工区和所述三工区基坑坑壁土壤分别进行检测,其中一工区为重金属污染基坑,二工区为有机污染基坑。解决现有的污染基坑开挖方法,安全性较低、开挖速度较慢,且无法对基坑坑壁进行检测,并根据土壤的污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无形中增加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染基坑支护及快速开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主要有掩埋、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土壤淋洗、固化稳定化以及各种集成修复技术等,掩埋法是将污染土壤挖出后置于指定地点,并用未污染的土壤覆盖,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占用土地,容易出现泄露并污染周边环境,把污染转移到掩埋地,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将重金属污染物固定在植物或生物体内,之后再利用各种分离技术提取重金属该方法只用于农业污染土壤的治理,难以提高地基土强度,并且受植物或生物生长周期的影响,修复时间较长,因而不适宜用于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修复;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场址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不移动污染土壤,直接在污染场地就地修复,具有效果好、二次污染小等特点;异位修复技术是将污染土壤挖掘出来,在原地异位或经过运输后再进行治理,修复周期短,修复效果比原位修复更加可控,但是在挖掘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大面积的污染土壤,挖掘、运输的造价较高;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8746171A,该申请主要解决了现有的开挖工艺,工序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挖掘过程中,没有增加基坑支护,导致在挖掘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773928A,该申请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工业污染场地原位固化隔离的治理方法,但是该方法只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固化在污染场地的内部,并未改变其状态或形态,导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污染风险;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染基坑支护及快速开挖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污染基坑支护及快速开挖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染基坑支护及快速开挖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污染基坑开挖前,对所述污染基坑周边进行清理,平整场地,对施工现场泥浆清理干净,再对施工现场测量放样;将所述污染基坑分成一工区、二工区和三工区;
步骤二:在所述污染基坑周边设有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挡水墙,沿所述污染基坑周边通长布置;
步骤三:所述污染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对所述一工区、所述二工区和所述三工区基坑坑壁土壤分别进行检测;其中一工区为重金属污染基坑,二工区为有机污染基坑,三工区为含磷污染基坑;
步骤四:所述污染基坑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放坡开挖的方式,坡面保护措施为挂网锚喷;并在所述污染基坑上设置若干钢管柱,若干所述钢管柱之间连接有钢板桩组件;所述钢管柱顶端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检测组件和报警组件;
步骤五:开挖所述一工区、所述二工区和所述三工区时坡面预留保护膜,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坡面修整,坡面修整完后及时进行坡面支护;直至开挖至基坑底部;
步骤六:对所述污染基坑的基底进行整平和碎石清理,对经过整平和碎石清理后的所述污染基坑的基底平面位置、基底标高和基底地质进行检查验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