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2015.5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伟;查进;陈海亮;吴玄峰;刘慧梅;钱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86;B01D53/58;B01D53/52;B01D53/48;B01D53/54;B01J31/22;A01N25/04;A01N59/16;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猪场 用微纳锌 除臭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微乳液法按照比例制备锌粒子溶液;利用空蚀效应,制得微纳锌溶液A;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微纳锌溶液A、络合活化剂混合后超声乳化,得到水性络合活化液B;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至6.0‑8.0,制得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本发明的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绿色环保、无毒无刺激、无腐蚀、除臭起效快、效果持久、除臭效率高等优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猪场除臭剂;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另外,本发明还涉及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场中恶臭主要来自猪的粪便、垫料、污水等的腐化分解;还有,猪的新鲜粪便,体表的污物和分泌物,消化道排出的气体,呼出的气体等都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猪的粪尿在腐化分解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因细菌活动而进行的脱羧、脱氨作用对恶臭物的产生十分重要。此外,猪场内空气中的粉尘是微生物的载体,能够吸附大量的挥发性臭气。同时,微生物不停的分解粉尘有机质而产生臭气。猪粪恶臭成分有230余种、其中对猪危害最大的恶臭物质主要是NH3、H2S、硫醇和硫醚类物质。
猪舍中的有害气体对工人的呼吸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猪舍中的有害气体随呼吸运动进入呼吸道中会引起支气管炎、过敏性肺泡炎以及职业性哮喘等一些列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肺脏功能减弱,甚至导致肺泡的永久性实变,减少肺的容积。猪舍内的氨气,极易吸附在潮湿的眼粘膜和呼吸道粘膜上,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特别是持续不断的对呼吸道粘膜的伤害,会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粘膜层和支气管纤毛等),导致猪舍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直接侵入肺部。
猪场臭气对动物和工人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非常严重的,随着政府部门对环保的重视,有规模的养猪场开始考虑使用除臭剂产品,市场上的除臭产品有着各种缺陷和不足,比如性能差、不稳定、安全性差等问题。市售产品大多数是芳香类产品,靠自身的香味进行掩盖,其本质上起不到除臭的功能,臭味依然存在空气中,危害性依然存在。市场上迫切需要安全性好、除臭效果好、稳定性好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制备方法简单、除臭效果持久、作用时间短、稳定性能好的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微乳液法制备锌粒子溶液,锌粒子的粒径为10nm-600nm;
S2:将制得的锌粒子溶液转移到下一个反应釜中,利用空蚀现象,制得微纳锌溶液A;
S3:向100质量份去离子水中加入1-10质量份微纳锌溶液A、0.1-10质量份的络合活化剂混合后,再进行超声乳化,得到水性络合活化液B;
S4:向100质量份水性络合活化液B中加入0.01-1质量份的pH调节剂,调节pH至6.0-8.0,制得猪场用微纳锌除臭剂。
进一步的,步骤S1还包括步骤S1.1,将微乳液调制形成WPO反相微乳液体系: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与助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制成均匀透明、热力学性质稳定的WPO反相微乳液体系。
当所述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形成亲水极性头向内、疏水有机链向外的液体颗粒结构,其内核可增溶水分子或亲水物质。
进一步的,步骤S1.1中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的总体积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4:1,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5:1:2-4;
其中,有机溶剂为烷烃、环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环氧乙烯基壬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或高碳脂肪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2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