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灰综合利用过程确保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2147.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清燕;李荣华;杨小平;付成辉;周江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利用 过程 确保 外排 烟气 氯气 达标 排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灰综合利用过程确保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将铝灰溶出料浆输送至过滤机进行液固分离,滤液进入滤液槽,用泵输送至氧化铝生产系统的蒸发原液槽,滤饼洗涤后进入生料浆调配槽,与碱和石灰按照一定的碱比、钙比,调配为合格生料浆,合格生料浆送烧成窑进行熟料烧结,烧结熟料进入熟料溶出工序溶出后送至氧化铝系统,烧成窑烟气收尘后外排。铝灰溶出浆液的滤饼经过洗涤后,可以使滤饼附液中的氯离子大量降低,从而使生料浆中的氯离子含量降低,最终实现熟料烧结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灰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涉及铝灰综合利用过程中排放烟气中氯气达标排放问题。
背景技术
在生产铝时常常伴有固废和一些有害气体,尽管随着铝工业技术发展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有害固体废渣铝灰仍处于不能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的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迫在眉睫。铝灰主要组成为单质铝、氮化铝、NaCl、α-Al2O3、氟化物、硅及氧化硅等,其中Al含量高达40~50%,在固体废弃物中具有很大回收利用价值。
氯气属于毒性气体,它在人体中主要的作用方式为进入呼吸道后在人体内含水的黏膜中进行溶解,进而产生盐酸和次氯酸,这些产物将损伤人体的呼吸道粘膜,严重者极易出现肺水肿,进而导致呼吸循环难以进行直至死亡。在工业生产当中常用氯化剂,氯气自身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且为有毒化学品,大多数的氯化工艺常采用先汽化再氯化生产液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潜在性。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铝灰综合利用过程中确保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的方法,以解决原有技术中排放烟气中氯气未达标排放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将铝灰溶出料浆输送至过滤机进行液固分离,滤液进入滤液槽,用泵输送至氧化铝生产系统的蒸发原液槽,滤饼洗涤后进入生料浆调配槽,与碱和石灰按照一定的碱比、钙比,调配为合格生料浆,合格生料浆送烧成窑进行熟料烧结,烧结熟料进入熟料溶出工序溶出后送至氧化铝系统,烧成窑烟气收尘后外排。铝灰溶出浆液的滤饼经过洗涤后,可以使滤饼附液中的氯离子大量降低,从而使生料浆中的氯离子含量降低,最终实现熟料烧结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铝灰溶出浆液液固分离后,滤饼用工业水洗涤至附液中NaCl浓度降低到0.5~0.1g/l,确保进入生料浆调配系统的滤饼带入的氯离子降低,从而使生料烧结系统外排烟气氯离子浓度达到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灰综合利用过程中确保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分解母液经溶出反应后,将铝灰溶出料浆输送至过滤机进行液固分离,铝灰溶出液进入过滤机量为95~105m3/h,生料浆中NaCl浓度为9.4~11.4g/l;滤液进入滤液槽,用泵输送至氧化铝生产系统的蒸发原液槽,滤饼洗涤后进入生料浆调配槽,与碱和石灰按照一定的碱比、钙比,调配为合格生料浆,生料浆中碱比为0.95~1.05,生料浆中钙比为1.95~2.05。合格生料浆送烧成窑进行熟料烧结,烧结熟料进入熟料溶出工序溶出后送至氧化铝系统,烧成窑烟气收尘后外排。铝灰溶出浆液的滤饼经过洗涤后,可以使滤饼附液中的氯离子大量降低,从而使生料浆中的氯离子含量降低,最终实现熟料烧结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由回转窑焙烧后通过风机排放烟气,外排烟气中氯气量达标排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21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