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腐植酸的活化方法、腐植酸混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4144.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3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赵佳宗;刘会丽;王晓春;罗冬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H7/00 | 分类号: | C08H7/00;C05F11/02;C05G3/80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唐立平 |
地址: | 51145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植酸 活化 方法 混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腐植酸的活化方法、腐植酸混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腐植酸的活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生物质锅炉灰和腐植酸原矿分别研磨得到生物质锅炉灰粉和腐植酸原矿粉;(2)将生物质锅炉灰粉与水混合成浆状混合物;(3)将浆状混合物与腐植酸原矿粉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混合反应原料的用量比例为:生物质锅炉灰与腐植酸原矿的用量比为1:(0.5‑5),反应温度为40℃‑90℃,反应时间为2‑6小时;(4)将混合液静置2‑4天,然后烘干得到腐植酸混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腐植酸的活化方法,能够较好利用生物质锅炉灰,废物利用环保性能较好,同时不需要额外的工艺来活化腐植酸,工艺简单,能耗少,成本低,且无副产物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腐植酸活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腐植酸的活化方法、腐植酸混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质锅炉灰(也就是生物质燃料燃烧后形成的草木灰)是难处理的垃圾,是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是一种呈碱性的无机材料,主要成分是碳酸钾。随着生物发电行业和农村新能源工程的迅猛发展,产生的灰分副产物的数量随之大幅增加,目前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目前生物质锅炉灰的应用包括农业土壤改良、道路建设水泥和混凝土产品,陶瓷材料、水处理以及催化应用。有数据表明,由于灰分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全球生物质灰的利用率为32%~45%,其中大约70%~84%用于建筑业,不到1%用于农业。目前,秸秆灰渣主要是填埋处理,其中的元素没有返回到农田,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年复一年地从耕地中取出但并未返回到耕地中,导致了元素循环的中断。草木灰的成分极其复杂,含有作物体内所有的各种灰分元素,如磷、钾、钙、镁,以及各种微量营养元素等,其中以钾、钙的数量较高,有研究表明,草木灰K2O的含量一般为10%左右,CaO的含量在30%左右此外,草木灰还含磷(P2O5)1.5%~3%,大部分属于可溶性磷,对作物是有效的。
腐植酸原矿常见的为风化煤或褐煤,里面的腐植酸属于惰性,很难发挥作用,一般采用要经过强酸强碱活化后才能应用,对土壤才具有一定的功效;而进一步活化成为水溶态的腐植酸则具备生物刺激作用。目前常用的腐植酸活化工艺分为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湿法工艺主要是生产水溶性的腐植酸盐类,纯度高,工艺复杂,能耗大,操作繁琐。干法工艺生产的腐植酸盐类产品能耗少,工艺简单,但所生产的腐植酸盐类产品纯度低,且活化所需时间长,不稳定。
草木灰含有多种钾盐,其中以碳酸钾为主,其次是硫酸钾和少量的氯化钾,由于草木灰含碳酸钾,具有强碱性,理论上可以活化腐植酸。但是它含有很多钙镁,活化后的腐植酸是不可溶的,难以应用到复合肥或水溶肥的生产中,并且草木因含有钙镁,所活化的腐植酸难以溶于水,不适宜采用湿法工艺,草木灰密度小、重量轻,容易扬起,也不适采用干法工艺。
现有技术中,生物质锅炉灰和腐植酸的混合应用都是利用已经活化后的腐植酸,对于腐植酸原矿和生物质锅炉灰如何配合使用实现腐植酸和草木灰都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一个技术难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腐植酸的活化方法、腐植酸混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腐植酸的活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物质锅炉灰和腐植酸原矿分别研磨得到生物质锅炉灰粉和腐植酸原矿粉;
(2)将生物质锅炉灰粉与水混合成浆状混合物;
(3)将所述浆状混合物与腐植酸原矿粉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混合反应原料的用量比例为:生物质锅炉灰与腐植酸原矿的用量比为1:(0.5-5),反应温度为40℃-90℃,反应时间为2-6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4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