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下结构的内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4327.X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蒙绪权;齐晓剑;陈汉长;赖小江;李惠娇;徐华勇;陈壮飚;潘伟强;马三超;曾丽琳;张孟驰;余丹;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E02D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成龙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 结构 支撑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2)、内撑结构(1)以及支撑板(3),所述内撑结构(1)包括穿设在支撑柱(2)上的支撑架(4),所述支撑柱(2)上活动穿设有用于支撑支撑架(4)的第一支撑块(5);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内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块(6),所述第二支撑块(6)活动嵌入安装在基坑的内侧,所述支撑板(3)放置在支撑架(4)顶部,所述支撑板(3)上开设有支撑孔(30),所述支撑孔(30)用于建设墙柱;
所述支撑柱(2)包括环保柱(21)、融合柱(22)、螺纹杆(23)以及嵌入在基坑底部的底柱(20),所述底柱(20)顶部与环保柱(21)连接,所述环保柱(21)远离底柱(20)一端与融合柱(22)连接,所述底柱(20)、环保柱(21)以及融合柱(22)之间通过螺纹杆(23)相连接;所述支撑柱(2)包括有一个底柱(20)和若干由环保柱(21)与融合柱(22)结合的组合;
所述支撑架(4)包括圆环扣(40)、滑块(41)以及连接条(42),所述滑块(41)绕圆环扣(40)中心线圆周滑动设置在圆环扣(40)的外侧,所述滑块(41)与连接条(4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5)两端与圆环扣(40)相抵触,所述第二支撑块(6)一端嵌入在基坑侧壁上,另一端的顶部与连接条(42)远离滑块(41)一端相抵触;
所述滑块(41)上安装有转轴(410),所述转轴(410)两侧套设有套环(411),两所述套环(411)所形成的圆环套设在转轴(410)上,所述连接条(42)与两套环(411)通过螺栓(412)相固定;
所述圆环扣(40)外侧开设有横截面呈T形的滑槽(413),两所述滑块(41)固定在转轴(410)的两端,两所述套环(411)套设在同一转轴(410)上的两所述滑块(41)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块(6)远离基坑侧壁一端的底部安装有抵压块(60),所述第二支撑块(6)部分嵌入基坑侧壁时,所述抵压块(60)一侧抵压在基坑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20)采用混凝土钢筋材料制成,所述环保柱(21)以及融合柱(22)采用钢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顶面以及支撑孔(30)的侧壁均涂有水泥脱模层,所述支撑架(4)采用钢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板(3)采用微孔硅酸钙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的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设置成多块,所述支撑板(3)底部边缘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5.采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下结构的内支撑结构进行地下结构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施工基坑外围建设地下连续墙(10);
步骤2:在地下连续墙(10)的接头处布置多根旋喷桩,以形成环绕基坑的全封闭止水帷幕;
步骤3:在地下连续墙(10)内部进行地下结构的建设,
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在基坑内挖设出一层基础层,在地下连续墙(10)顶部建设冠梁(11),在基础层底部安装支撑柱(2),支撑柱(2)的底部深度大于基坑预设的底部深度4-5m,在基础层底部安装内撑结构(1),内撑结构(1)安装在支撑柱(2)上;
步骤3.2:在内撑结构(1)上铺设支撑板(3),在支撑板(3)上建设第一层建筑结构(7),所述第一层建筑结构(7)中预留若干处第一出土口(70);
步骤3.3:待第一层建筑结构(7)强度达到100%时,在基坑内挖设第一层结构层,挖出的泥土借助运输工具从第一出土口(70)输送出基坑,穿过支撑孔(30)建设用于支撑第一层建筑结构(7)的第一墙柱(71);
步骤3.4:将内撑结构(1)以及支撑板(3)拆下,并移动至第一层结构层的底部并安装好,然后在支撑板(3)上建设第二层建筑结构(8),所述第二层建筑结构(8)中预留若干处第二出土口(80);
步骤3.5:当第二层建筑结构(8)强度达到100%时,在基坑内挖设第二层结构层,挖出的泥土借助运输工具从第二出土口(80)以及第一出土口(70)输送出基坑,在内撑结构(1)底部建设用于支撑第二层建筑结构(8)的第二墙柱(81);
步骤3.6: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建筑结构的层数达到预设的要求,则在最后一层结构层的底部浇筑地下室底板(9),所述地下室底板(9)与地下连续墙(10)形成完整的地下结构,待地下室底板(9)强度达到100%时,将内撑结构(1)、支撑板(3)以及支撑柱(2)拆出并清理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43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