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窒晕机箱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5208.6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殷彩红;杨华建;孙胜斌;郭嘉昊;马转红;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晕机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窒晕机箱CO2监控系统。本窒晕机箱CO2监控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加气泵、电磁阀、减压阀、CO2检测仪、CO2输送管道、PLC控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加气泵、电磁阀、减压阀、CO2检测仪、CO2输送管道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窒晕坑内;所述加气泵设置在CO2输送管道进气端;所述电磁阀设置在CO2输送管道出气端;所述减压阀设置在电磁阀上游端的CO2输送管道上;所述CO2检测仪设置在减压阀上游端的CO2输送管道上。本窒晕机箱CO2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控制窒晕坑内的CO2浓度,并保持窒晕坑内CO2浓度稳定,在提高屠宰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屠宰后的肉质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窒晕机箱CO2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窒晕机是一种通过CO2气体窒晕的方式进行生猪屠宰的设备。现有窒晕机进行生猪窒晕时,内部环境为密封构造,将生猪赶入猪笼后下行送至窒晕坑,窒晕坑中通有高浓度CO2,生猪于窒晕后输出。现有窒晕机对窒晕坑内CO2气体浓度控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导致窒晕坑CO2浓度不稳定,直接影响屠宰效率,以及屠宰后猪肉的肉质和内脏的色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窒晕机对窒晕坑内CO2气体浓度控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导致窒晕坑CO2浓度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窒晕机箱CO2监控系统,其能够自动控制窒晕坑内的CO2浓度,并保持窒晕坑内CO2浓度稳定,在提高屠宰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屠宰后的肉质质量。
本窒晕机箱CO2监控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加气泵、电磁阀、减压阀、CO2检测仪、CO2输送管道、PLC控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加气泵、电磁阀、减压阀、CO2检测仪、CO2输送管道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窒晕坑内,用于检测窒晕坑内CO2浓度;所述加气泵设置在CO2输送管道进气端,用于向CO2输送管道泵入窒晕用CO2;所述电磁阀设置在CO2输送管道出气端,用于将CO2输送管道内的窒晕用CO2供入窒晕坑;所述减压阀设置在电磁阀上游端的CO2输送管道上,用于调节电磁阀向窒晕坑内供气的工作压力;所述CO2检测仪设置在减压阀上游端的CO2输送管道上,用于检测CO2输送管道内的CO2浓度。
为实现PLC可编程控制器接收窒晕坑内CO2浓度信号和管道内CO2浓度信号,所述红外传感器、CO2检测仪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为实现PLC可编程控制器根据窒晕坑内CO2浓度信号和管道内CO2浓度信号对后续CO2供入量进行调节,所述加气泵、电磁阀、减压阀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为实现CO2发生供应,所述加气泵外部连接有CO2发生装置。
为实现供入CO2输送管道的浓度调节,所述CO2发生装置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5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护栏防撞气囊装置
- 下一篇:基于摩擦耗能型干式连接件及施工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