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流法的SF6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7602.3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跃;朱峰;柯艳国;宋玉梅;谢佳;丁五行;徐霄筱;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泰普联合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郑浩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流 sf base sub | ||
1.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1)、第三阀门(7)、出气口(10),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并联设置;进气口(1)密封连接在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并联的输入端,出气口(10)密封连接在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并联的输出端;第一气路(C1)中设置有第一阀门(4),第一阀门(4)的输入端与进气口(1)密封连接,第一阀门(4)的输出端与出气口(10)密封连接;第二气路(C2)中设置有第二阀门(5)、第一流量计(6);第二阀门(5)、第一流量计(6)依次首尾密封串接,第二阀门(5)的输入端与进气口(1)密封连接,第一流量计(6)的输出端与出气口(10)密封连接;第三气路(C3)中设置有第二流量计(8)、第四阀门(9);第二流量计(8)、第四阀门(9)依次首尾密封串接,第二流量计(8)的输入端与进气口(1)密封连接,第四阀门(9)的输出端与出气口(10)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三阀门(7)的输入端与第二阀门(5)的输出端密封连接,第三阀门(7)的输出端与第四阀门(9)的输入端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的内截面积依次减小且第二流量计(8)的量程小于第一流量计(6)的量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流量计(6)检测到的数值在其量程范围内时,此时同时开启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进行气体回收,回收过程为:同时打开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气室内气体从进气口(1)分流进入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进入第一气路(C1)的气体流经第一阀门(4),进入第二气路(C2)的气体流经第二阀门(5)、第一流量计(6),两路气体最终汇合并从出气口(10)流入回收钢瓶进行回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流量计(6)检测到的数值达到其量程下限时,此时同时开启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进行气体回收,回收过程为:关闭第一阀门(4)、打开第四阀门(9),气室内气体从进气口(1)分流进入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进入第二气路(C2)的气体流经第二阀门(5)、第一流量计(6),进入第三气路(C3)的气体流经第二流量计(8)、第四阀门(9),两路气体最终汇合并从出气口(10)流入回收钢瓶进行回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流量计(8)检测到的数值到达其量程下限时,此时第三气路(C3)单独开启进行气体回收,回收过程为:此时关闭第二阀门(5)、第四阀门(9),打开第三阀门(7),气室内气体进入第三气路(C3),流经第二流量计(8)、第三阀门(7)进入第二气路(C2),再流经第一流量计(6)从出气口(10)流入回收钢瓶进行回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密封设置在进气口(1)与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并联的输入端之间的管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所述的温度传感器(3)分别密封设置在进气口(1)与第一气路(C1)、第二气路(C2)、第三气路(C3)并联的输入端之间的管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7)以及第四阀门(9)均为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泰普联合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泰普联合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76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