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轨电车受电弓控制方法、系统和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7819.4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0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军;张利军;刘振强;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8 | 分类号: | B60L5/28;G05B19/05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轨电车 受电弓 控制 方法 系统 控制电路 | ||
1.一种有轨电车受电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路器,为受电弓控制电路及设备供电;
模式选择开关,用于选择所述受电弓控制模式,所述模式选择开关常开触点闭合时代表自动模式,所述常开触点至少为两对;
RFID系统,包括PLC控制器和RFID阅读器,所述RFID阅读器和所述PLC控制器由所述断路器供电;
主控继电器,通过所述有轨电车司控器钥匙激活得电,所述主控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代表所述有轨电车主控激活;
受电弓位继电器,所述有轨电车高压箱内的转换开关打到受电弓位时得电,所述受电弓位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代表所述转换开关在所述受电弓位,所述触点至少包含两对所述常开触点,仅在所述受电弓位时才可对所述受电弓进行控制,在车间位或接地位时所述受电弓位继电器不得电;
升弓继电器,在输出升弓请求信号时得电,所述升弓继电器的触点至少包含一对所述常开触点和一对常闭触点,所述升弓继电器在所述自动模式下由所述有轨电车中的PLC控制器控制;
降弓继电器,在输出降弓请求信号时得电,所述降弓继电器的触点至少包含一对所述常开触点和一对所述常闭触点,所述降弓继电器在所述自动模式下由所述有轨电车中的所述PLC控制器控制;
升弓按钮及降弓按钮,用于手动模式下进行升弓和降弓操作,所述升弓按钮及降弓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代表按钮按下,所述常开触点至少为一对;
升弓到位继电器,在受电弓升弓执行到位后得电,所述升弓到位继电器的触点至少包含一对常开触点,所述常开触点闭合代表受电弓已完成升弓;
降弓到位继电器,在受电弓降弓执行到位后得电,所述降弓到位继电器的触点至少包含一对常开触点,所述常开触点闭合代表受电弓已完成降弓;
升弓按钮灯,用于指示所述受电弓升弓状态,在所述受电弓升弓到位后点亮;
降弓按钮灯,用于指示所述受电弓降弓状态,在所述受电弓降弓到位后点亮;
网络系统RIOM主机,采集所述受电弓升弓到位、降弓到位、所述RFID系统设备状态的DI信号,用于传输到网络显示屏上进行状态显示和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受电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开关常闭触点闭合时代表所述手动模式,所述常闭触点至少为两对;所述升弓继电器和所述降弓继电器在所述手动模式下由所述升弓按钮和所述降弓按钮控制。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受电弓控制电路的有轨电车受电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式判断步骤,在一有轨电车中设置一PLC和RFID阅读器,所述PLC和所述RFID阅读器建立数据通信后,对所述PLC和所述RFID阅读器进行诊断,若诊断正常,则通过自动模式对所述有轨电车的受电弓进行控制;
信标读取传输步骤,在所述有轨电车的轨道下设置一信标,在所述有轨电车的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述RFID阅读器识别并读取所述信标,当所述RFID阅读器读取到所述信标时,将所述信标中的数据传送至所述PLC,通过所述PLC对所述数据进行判断;
受电弓操作确定步骤,若所述PLC根据所述数据判断所述信标为降弓信标,则发出一降弓信号,控制降弓继电器得电,执行降弓指令;若所述信标为升弓信标,则发出一升弓信号,控制升弓继电器得电,执行升弓指令;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一手动操作控制步骤:
若所述PLC和所述RFID阅读器的诊断异常,则通过手动模式对所述有轨电车的受电弓进行控制,屏蔽所述RFID阅读器识别到的所述信标,并通过人工指令控制所述受电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轨电车受电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数据记录步骤:
实时将所述自动模式下所述信标的所述数据以及对所述受电弓的控制过程数据以.csv的格式保存在所述PLC中的内部存储器上,并进行数据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78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