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N多链溯源系统的数据保护方法以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8144.5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1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易文龙;赵小敏;赵应丁;李求德;殷华;徐亦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67/10 | 分类号: | H04L67/10;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欣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4 | 代理人: | 卢萍 |
地址: | 33004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溯源 系统 数据 保护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1+N多链溯源系统的数据保护方法,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将供应链上的N个环节作为区块创建一条区块链,并在该供应链上设置监管机构,通过区块链为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配置独立的链码,当任一环节创建区块后,由该区块其对应的账本负责存储数据,当供应链上的用户将数据明文写入区块链时,通过所述监管机构将数据明文在区块链下进行加密得到数据密文,在加密完成时将该数据密文以Key‑Value键值对的方式写入区块链,在溯源中打通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冗余,同时优化加密方式,实现更灵活的加密,通过区块链实现各环节数据的隔离,在查询数据时,实现对整条供应链所有环节数据的查询,减小了数据冗余,从而提高了对数据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N多链溯源系统的数据保护方法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溯源系统中,大多使用区块链来对供应链进行溯源操作,即一条供应链对应一条区块链的双链溯源方法。该方法要不采用所有环节共用一个唯一编号的形式,使得每个环节都要对同一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造成极大的数据冗余;要不不同环节使用单独的唯一编号,这样割裂了上下游数据之间的联系,非常不利于今后对产品的查询。同时在密钥管理上十分混乱。
在加密方法上,常用的是混合加密,即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对称加密算法密钥,该加密若使用一次一密,一个对称加密密钥加密一组数据,因一个对称密钥需要消耗一个非对称公钥,非常消耗公钥;若使用一次多密,不利于数据共享,有些数据允许部分共享。所有数据都采用一种加密形式,不够灵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有些数据需要对密文进行运算,导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1+N多链溯源系统的数据保护方法以及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一条供应链对应一条区块链的溯源数据保护导致的数据冗余过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1+N多链溯源系统的数据保护方法,包括:
数据加密:将供应链上的N个环节作为区块创建一条区块链,并在该供应链上设置监管机构,通过区块链为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配置独立的链码,当任一环节创建区块后,由该区块对应的账本存储数据,当供应链上的用户将数据明文写入区块链时,通过监管机构将数据明文在区块链下进行加密以得到数据密文,在加密完成时将该数据密文以Key-Value键值对的方式写入区块链;
数据解密:用户将Key写入区块链获取数据密文,在获取数据密文完成时对数据密文进行解密以获得数据明文;
数据共享:用户向监管机构发送共享请求,监管机构对用户请求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后通过私钥解密获得密钥明文,将密钥明文用该用户的公钥加密后上传至区块链,用户通过该公钥解密获取密钥明文并在获取完成时通过密钥明文对数据密文进行解密以获得数据明文;
所述监管机构设有第一预设环节数量N1和第二预设环节数量N2,在将供应链上的N个环节作为区块创建区块链时,监管机构将实际环节数量分别与预设环节数量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初步确定该供应链的复杂度;
所述监管机构还设有第一预设用户数量E1,当供应链上的用户将数据明文写入区块链时,所述监管机构获取输入数据明文的用户数量E并将该用户数量E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E1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定是否对复杂度进行调节,当E<E1时,监管机构判定不对复杂度进行调节,当E≥E1时,监管机构判定对复杂度进行调节并根据实际用户数量和预设用户数量的比对结果初步确定复杂度调节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8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