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室恒量供种双槽轮排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9089.1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祥彩;吕玉春;王宪良;魏忠彩;周华;姚艳春;李润涛;宋成友;李永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室 恒量 供种双槽轮排种 装置 | ||
1.一种双腔室恒量供种双槽轮排种装置,其特征是,排种装置主要由种箱(1)、种带调节盒(2)、定位调节机构、充种机构、种带供种机构、电控机构和排种机构组成,种箱(1)分为充种腔与排种腔,充种腔位于隔板(1006)上方,是由种箱(1)壳体、隔板(1006)、种带调节盒(2)、上槽轮(9)围成的空腔,排种腔位于隔板(1006)的下方,是由种箱(1)壳体、隔板(1006)、种带调节盒(2)、排种杯(20)围成的空腔,种带调节盒(2)、种箱(1)与种带调节盒(2)固接在一起,供种机构上槽轮(9)和槽轮挡圈(10)安装在种箱(1)与种带调节盒(2)固接形成的中空圆柱内,种带供种总成由上压紧带轴(5)、下压紧带轴(6)、张紧轴(7)、定位轴(8)、轴承(17)、压缩弹簧(18)与种带(19)构成,安装在种带调节盒(2)内;种带(19)在上压紧带轴(5)、下压紧带轴(6)、张紧轴(7)、定位轴(8)与弹簧(18)的配合下压覆在充种机构上槽轮(9)外表面,与上槽轮(9)同步转动,形成护种区,定位调节机构通过轴承滑道(2008)与螺纹孔(2009)安装在种带调节盒(2)内,定位调节机构可调整种子初入排种腔的角度,上槽轮(9)工作状态与排种腔内种层厚度由电控机构和传感器(14)位置控制,当排种腔种层超过传感器(14)安装高度时,上槽轮(9)停止充种,低于时,开始充种;充种腔种子在上槽轮(9)与种带(19)保护下以一定速度与角度输送到排种腔内;排种机构位于种箱(1)与种带调节盒(2)的底部,落入排种腔的种子在下槽轮(21)带动下,排出装置;
所述种箱(1)的结构是由种箱前挡板(1001)、种箱后挡板(1002)、种箱左挡板(1003)与种箱右挡板(1004)相接组成中空的壳体;隔板(1006)位于中空壳体内,将种箱分为两个工作腔室:充种腔与排种腔,种箱固定板(1005)位于中空壳体的底部,边缘部位设有4个螺栓孔(1007),连接板(1008)位于种箱前挡板(1001)、种箱后挡板(1002)、种箱左挡板(1003)接触板面边缘,中心位置设有螺栓孔(1009),种箱前挡板(1001)中心靠下位置设有传感器安装孔(1010)与4个传感器固定板安装孔(1011),传感器安装孔(1010)位于4个传感器固定板安装孔(1011)中心位置;
所述种带调节盒(2)设有上压紧带轴(5)的轴承滑道(2005),下压紧带轴(6)的轴承孔(2006),3个不同位置的张紧轴(7)轴承孔(2007),定位轴(8)的轴承滑道(2008),与轴承滑道(2008)平行的种带调节盒薄壁设有螺纹孔(2009),种带调节盒(2)接触面边缘设有与种箱(1)相同的连接板(2010),连接板(2010 )中心位置设有与连接板(1008)同样大小的螺栓孔(2011),种带调节盒(2)结构是左盒体(2001)与右盒体(2002)两部分组成,左盒体(2001)与右盒体(2001)结构对称,左盒体(2001)接触端面上具有凸起定位塞(2003),右盒体(2002)对应接触端面上具有定位孔(2004),定位塞(2003)与定位孔(2004)属过盈配合,将左盒体(2001)与右盒体(2002)连接在一起;
所述定位调节机构是由调节手轮(3)、定位滑块(4)、轴承(17)与顶丝(25)组成,轴承(17)嵌套在定位滑块(4)中心孔(4001),调节手轮(3)通过种带调节盒(2)的螺旋纹孔(2009)固定在定位滑块(4)的螺纹孔(4002)内,定位滑块(4)上下滑槽(4003)卡在轴承滑道(2008)内,可在轴承滑道(2008)自由滑动,定位滑块(4)滑槽(4003)侧壁上设有贯穿的顶丝孔(4004),顶丝(25)安装在顶丝孔(4004)内,通过旋转调节手轮(3)可改变与稳定定位滑块(4)在轴承滑道(2008)的水平位置,从而控制种带(19)的倾斜角度;
所述供种机构由上槽轮(9)、槽轮挡圈(10)、槽轮轴(11)与联轴器(12)构成,上槽轮(9)安装在种箱(1)与种带调节盒(2)连接形成的中空圆柱体内,槽轮挡圈(10)底面与种箱前挡板面(1001)与种箱后挡板面(1002)重合,与上槽轮(9)轮槽一一啮合,实现与上槽轮(9)同步转动,槽轮轴(11)固定在上槽轮(9)槽轮孔(9001)内,通过联轴器(12)与电机(13)相连;
所述电控机构结构是,光线传感器(14)由光线传感器固定板(15)安装在种箱前挡板(1001)上,其位置可调,光线传感器(14)根据排种腔内种层的厚度将收集好的信号移交给处理器(16),处理器(16)控制电机(13)的工作,带动上槽轮(9)工作,完成充种作业;
所述种带供种机构结构是,种带(19)在上压紧带轴(5)、下压紧带轴(6)、张紧轴(7)与定位轴(8)的共同作用下压覆在上槽轮(9)上,与轮槽(9002)形成护种区,通过上槽轮(9)的摩擦带动实现同步转动,上压紧带轴(5)与张紧轴(7)相同位置被加工成两小段凹形圆环,压缩弹簧(18)两端的圆形挂钩套接在凹形圆环内,上压紧带轴(5)与轴承(17)一体,可在轴承滑道(2005)内滑动,定位轴(8)安装在定位调节机构内,通过旋转调节手轮(3)可改变定位轴的水平位置,压缩弹簧(18)提供给上压紧带轴(5)压力将种带(19)压覆在上槽轮(9)上表面上,上压紧带轴(5)与轴承(17)一体,可在轴承滑道(2005)内滑动,当种子初入护种区发生卡在槽轮边缘与种带之间时,受到力的弹簧(18)将带动上压紧带轴(5)在轴承滑道(2005)内回缩一段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90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