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IM辅助判定工程桩入岩深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9753.2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0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洪恩钦;李兴鲁;陈新喜;杨军;宋志虹;孙林;王碗;李赟;毛登文;周磊磊;蒋雪城;宋强;余少乐;吴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T17/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im 辅助 判定 工程 桩入岩 深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M辅助判定工程桩入岩深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CAD图纸处理;第二步,建立模型;第三步,模型整合;第四步,标注桩底标高;第五步,导出图纸、明细表。本发明方法利用BIM软件建立地层曲面模型、桩基模型,并通过模型整合,导出CAD二维图纸和明细表,在桩基施工阶段辅助判岩,指导现场施工,为现场判岩提供了依据,极大的提高了现场判岩的效率,保证了工程桩的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IM辅助判定工程桩入岩深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根据持力层的位置来确定桩长的情况。传统方法是依据地质勘探点所得各垂直断面的地层厚度信息来判断持力层的位置,并结合设计文件中对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要求来推算出桩的合理长度,得出桩基的入土深度。确定桩基的入土深度,需要先确定两个数值,一个是设计文件中对桩基进入持力层深度的要求值,这是设计文件中已知的;另一个是确定桩基到达持力层界面时的深度,这是设计文件中未知的,需要经过勘探和测算。因此,快速准确地确定持力层的位置是确定桩基入土深度的关键。
传统的判岩需要专业的地勘经验,并结合钻杆钻进速度及晃动程度等现场施工经验才能准确判岩,对专业技能要求高,且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着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BIM辅助判定工程桩入岩深度的方法,解决现有的判定模式对专业技能要求高、测算方法耗时较长、所需人力多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BIM辅助判定工程桩入岩深度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CAD图纸处理:
处理地勘提供的CAD图纸,去掉多余图层只保留等值线图层以及定位轴线,将地勘持力层等值线CAD图导入BIM软件中,生成带有高程信息的三维模型,然后导出CAD格式文件;
第二步,建立模型:
将带有高程信息的CAD格式文件导入BIM软件中,生成三维岩层曲面模型,同时根据桩基图纸,建立工程桩三维模型;
第三步,模型整合:
将所述三维岩层曲面模型与所述工程桩三维模型整合,根据图纸轴线定位,对正相对位置关系;
第四步,标注桩底标高:
基于整合模型,点击桩基与持力层交界处,根据设计文件中桩底入持力层深度的要求值,自动生成桩底标高的标注,所述桩底标高为所述桩基与持力层交界处的标高减去所述要求值;
第五步,导出图纸、明细表:
导出二维CAD图纸及包含桩编号、桩的工程量、桩底高程的明细表。
所述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设计要求桩底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1米,在第四步标注桩底标高的步骤中,点击桩基与中风化岩层交界处,自动生成入岩1米桩底标高的标注。
所述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地勘持力层等值线CAD图中包含中风化岩层的等值线CAD图纸。
通过本发明方法实现了BIM技术在施工现场辅助判定工程桩入岩深度中的应用,为后期数字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具备以下优势:
a.传统的判岩需要专业的地勘经验,并结合钻杆钻进速度及晃动程度等现场施工经验才能准确判岩,对专业技能要求高,且耗时较长。利用BIM技术将判岩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工程桩桩底标高控制的简单测量问题,简单、快捷,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
b.可出具每根桩的桩底标高,实现现场桩基施工的精准化控制,有利于现场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及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9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
- 下一篇:苏维托排水管件及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