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0156.1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康;乔秀颖;李伟;陈晓东;周晓兵;杨涛;陶可;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经海纬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02 | 分类号: | C08L3/02;C08L71/02;C08L67/04;C08L67/02;C08K5/053;C08K3/26;C08K5/20;C08K5/11;C08K5/1515;B29B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淀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的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淀粉质原料40~70%,丙三醇配合物10~40%,石灰石2~10%,可降解高分子材料0~30%。丙三醇配合物包括丙三醇,和甲酰胺、乙醇胺、脂肪酸蔗糖聚酯、甘油单脂肪酸酯、枸橼酸、环氧甘油三酸酯、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以淀粉质原料为主要原料,配合丙三醇配合物有效改善了淀粉质原料材料吸水性强的缺点,配合石灰石有效提高了淀粉质原料的刚度、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并可通过与其它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共混改性,获得良好机械强度、耐水性和塑化性能的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降解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现用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导致的“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造 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发展全生物降解型塑料。
传统淀粉混合石油基塑料通过淀粉与石油基塑料PE、PVC等共混来制备, 本质上属于非完全降解类塑料,崩解后不可降解部分面临回收更难,加剧了白 色污染问题,正被市场淘汰。专利申请号CN201910391126.9,名称为“一种木 质纤维素—淀粉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公开了利用木质纤维素来 增强淀粉,但纤维素需要经过化学改性,过程产生化学废弃物和废水;专利申 请号CN03141982.8,名称为一种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 利利用纯物理混合的方法,用简单的原料制备淀粉降解粒子,但存在塑化时间 较长,材料较为柔软,强度相对较差等问题,在产业化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获得良好机械 强度、加工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生物降解型淀粉材料,包含的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 淀粉质原料(分子式(C6H10O5)n,分子量为50000-60000)40~70%,丙三醇配合 物10~40%,石灰石(CaCO3)2~10%,可降解高分子材料0~30%。本申请在淀 粉质原料中添加丙三醇配合物,即可改善淀粉质原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熔体的流动性,进而制成塑化的粒料。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淀粉质原料为非食用淀粉质原料, 如块茎植物淀粉(如甘薯,马铃薯,木薯,巴蕉芋等)和野生植物淀粉(如橡子,金钢 头,棕榈子等),非食用淀粉质原料黏度比食用淀粉质原料黏度变动小,可以增 加材料的机械强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丙三醇配合物包括丙三醇,和有机胺 类、酯类、有机酸类、醇类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有机胺类包括甲酰胺或乙醇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酯类包括脂肪酸蔗糖聚酯、甘油单脂 肪酸酯或环氧甘油三酸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酸类包括枸橼酸。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醇类包括聚乙二醇。
通过将丙三醇与有机胺类(如甲酰胺或乙醇胺)、酯类(如脂肪酸蔗糖聚 酯、甘油单脂肪酸酯或环氧甘油三酸酯)、有机酸类(如枸橼酸)、醇类(如 聚乙二醇)等复配,有效地改善了淀粉质原料材料吸水性强和丙三醇易迁移渗 出和吸水的缺点。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丙三醇在丙三醇配合物中质量百分比 可以为40-90%,也可以为50~80%,还可以为60~70%。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石灰石包括微米石灰石或纳米石灰石。 添加石灰石,有效地提高淀粉质原料的刚度、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经海纬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经海纬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01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