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兰花假鳞茎侧芽提前萌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0703.6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8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坤坤;孙崇波;王筠竹;陈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22/63;A01G24/23;A01G24/28;A01G24/1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 |
地址: | 310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兰花 鳞茎 侧芽 提前 萌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兰花假鳞茎侧芽提前萌发的方法。选取兰花老的、有活性的假鳞茎或假鳞茎群体,用无菌刀片斜切掉假鳞茎顶端,放置1‑2个小时自然晾干,把假鳞茎均匀摆放在田园土上,再铺上混有兰花根际土的苔藓,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当假鳞茎侧芽萌发并长出新根后移栽,通过常规管理办法在温室条件下长成正常的兰花植株。本发明通过对兰花假鳞茎顶端进行斜切,使兰花假鳞茎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能显著缩短兰花假鳞茎侧芽萌发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兰花假鳞茎侧芽提前萌发的方法。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领域。
背景技术
兰花(Cymbidium ssp.)是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的通称。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莲瓣兰和春剑等7大类,即“中国兰”。中国兰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深受国人的喜爱。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我国兰花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分布种类较多的是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地生兰多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浙江、四川、福建、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兰花具有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等,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兰花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气流通的环境。兰花也适宜室内培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目前名贵的观赏花卉之一,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兰花繁殖主要采用分株和无菌播种组培繁殖为主,兰花多为高度杂合体,种子繁殖往往造成后代性状分离,得到与亲本表型一致的植株概率较低;此外,兰花虽然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分株繁殖,但是由于自身生长较为缓慢,一般需要每隔2-3年分株一次,分株繁殖系数较低。自然条件下老的假鳞茎很难萌发侧芽,在分株繁殖过程中往往被丢弃。对于一些珍稀品种或资源,经常是一苗难求,为充分利用母体繁殖材料,提高珍稀国兰自然繁殖率,有必要对老的假鳞茎进行充分利用,在离体条件下对其顶端进行斜切操作,该方法简单、成本低,侧芽萌发率高、耗时短、生长健壮,这些优点易被接受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果,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促进假鳞茎侧芽提前萌发的方法,简便实用,成本较低,能够促进假鳞茎侧芽的快速萌发、侧芽生长健壮,快速获得兰花植株。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由上向下30℃-60℃角度切除假鳞茎上部1/3部分的方法,伤口愈合,通过添加兰花根际土、苔藓保湿、提供适合的温度和湿度等技术手段,促进兰花假鳞茎侧芽提前萌发。通过筛选比对,本方案能够快速促进假鳞茎侧芽提前萌发。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假鳞茎预处理:假鳞茎以成串的方式着生于兰花根状茎上,将假鳞茎群体与植株分离,握住假鳞茎轻轻旋转,切忌用力拉扯,操作过程中避免假鳞茎受到损伤;
2.母株假鳞茎切割:将单面刀片用酒精消毒,然后擦拭干净,将假鳞茎由上往下按照30℃-60℃角度切除顶端1/3组织,与假鳞茎基部连接的根状茎予以保留;
3.假鳞茎伤口愈合处理:切割的假鳞茎露出斜面伤口,放置室温1h-2h,待其自然愈合;
4.假鳞茎摆放:将切割的假鳞茎均匀摆放在混有兰花根际土的田园土上,伤口倾斜,避免伤口积水。然后,铺撒一些混有兰花根际土的苔藓,浇透水;
5.切割后的假鳞茎管理:在18℃-25℃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保持湿度60%-70%,并待每次干燥后用喷壶缓缓浇透水;
6.幼苗移栽:当假鳞茎侧芽长出新根后,移栽至混有树皮、珍珠岩等的培养基中,在常规管理条件下长成正常的兰花植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0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