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1761.0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8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毅;王国阳;张思雨;赵路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3;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引流 分散 流体 锂电池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部壳体、锂电池单元、引流板以及固定板;所述外部壳体内部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所述引流板、锂电池单元和固定板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冷却腔内,外部壳体顶部设有若干进水管,外部壳体侧壁底部设有若干出水管;结构简单,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率,引流板上的圆柱形孔洞使冷却液分散,从电池组中间流过的量最大,从电池组四周流过的量由里向外依次减少,提高锂电池组中心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欠缺与大量消耗,造成环境的巨大污染及国家的巨大负担。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提出了新的碳中和规划,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的运输工具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所以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前景是广大的。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一大问题有效改善续航状况,其中锂电池散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目前,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如将平行流扁管与液冷方式结合,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和电池温度均匀性,其不足之处是冷却装置复杂,占用体积大以及冷却液在流经平行流扁管时,单个平行流扁管底部的液体流动性差,不能保证冷却液流动的一致性,进而影响电池包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如通过浸没冷却与热管冷却结合,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其不足之处是浸没液体与热管的热量传输需要较多时间以及无法解决电池组中心温度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部壳体、锂电池单元、引流板以及固定板;
所述外部壳体内部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
所述引流板、锂电池单元和固定板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冷却腔内,外部壳体顶部设有若干进水管,外部壳体侧壁底部设有若干出水管;
所述固定板放置在外部壳体底板上,固定板上等距均匀的设有若干用于安装锂电池的安装槽,所述锂电池单元包括若干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安装在安装槽内;
所述引流板上分布有蜂窝状的圆柱形孔洞。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锂电池成矩形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引流板上的圆柱形孔洞中部密度高,边缘密度低。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采用亚克力板。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壳体包括冷却盖、冷却底座和冷却基体。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盖板上设有3个进水管,3个进水管均匀分布在冷却盖的中心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基体的侧壁上设有2个出水管,2个出水管对称设置在冷却基体的前后侧壁上。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率,引流板上的圆柱形孔洞使冷却液分散,从电池组中间流过的量最大,从电池组四周流过的量由里向外依次减少,提高锂电池组中心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盖,2-冷却底座,3-冷却基体,4-进水管,5-出水管,6-引流板,7-锂电池单元,8-固定板,9-圆柱形孔洞,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1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区分选的电磁精选机
- 下一篇:一种网络生态因子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