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成品率的铜模压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2212.5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8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才;陈坤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30;B22D1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刘海军;孟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成品率 铜模 压铸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铜压铸领域的一种具有高成品率的铜模压铸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组合式的动模,当动模从限位定形机构退出时型腔活动板进行自动分离弹出,从而使铜模自动掉出模具,不用再设置在顶出装置将铜模顶出,同时将动模进行分散后更有利于加快动模的冷却散热,提高定型的效率;通过设置双通道模式的冷却模块进行散热,利用冷却液吸收定模的热量后挥发同时将能量转化为联动机构的上动能带动冷通道冷风更快地在内通道循环,不用外加动力也可提高冷却的效果,更好地提升了本压铸装置的节能环保特性,同时也提高了出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成品率的铜模压铸系统。
背景技术
铜模的生产主要采用压铸工艺,压铸工艺的好坏决定了铜模的质量、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现有的铜模生产设备有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这两种生产方式虽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都存在不足:全开放式生产方法制造的铜模组织致密性差、内部缺陷多,半开放式生产方式制造的铜模组织致密性也差、使用寿命较短。
经过本团队的海量检索,了解到现有的铜压铸系统主要有如公开号为JP2006336079A、KR101264830B1和KR101246598B1,其中以公开号为CN104325107B所公开的压铸系统尤为具有代表性,该系统通过自动给汤装置运送汤料;通过所述定量给汤装置和所述保温装置加汤料;通过所述压射装置、抽真空装置和锁模装置完成定量给料、真空压铸成型工序,但这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完善,同时现有的动模或定模上一般通过配置顶针机构以方便进行退料,但这种机构的效果一般,往往顶针顶出后还需要人工手动将铜模从模具或顶针上取出,而且由于铜合金的熔点较高,所以一般会选用特制的盛料勺进行加入熔料,但是这种盛料勺还是会因为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磨损,所以铜熔体中也会出现一定夹渣,这些夹渣也严重影响了铜模的特性和体征,而且由于冷室压铸装置中的定模和动模的冷却速度也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因素之一,所以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以提升铜压铸生产效率和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是现在的压铸装置的主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铜压铸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高成品率的铜模压铸系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成品率的铜模压铸系统,包括:机座;
模具模块,用于形成模具型腔;
进料模块,用于向所述模具型腔注入铜熔体;
冷却模块,用于冷却模具型腔内的铜熔体从而定型生成铜模;
出料模块,用于回收压铸完成的铜模;
所述模具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定模、动模和限位定型机构;
所述动模和定模被构造成动模在收缩成形状态时,动模与定模结合,同时动模的各个型腔活动板拼接后与定模配合中部空间形成模具型腔,动模在分离状态时,动模与定模分离,且动模的各个型腔活动板相互分离;
驱动模块,用于推动动模滑动;
限位定型机构,用于将动模的型腔活动板进行组合和固定;
所述进料模块包括:熔料斗、盛料勺、上料装置和注入单元;
熔料斗,用于盛放熔炼后的铜熔体;
盛料勺,用于从熔料斗内装取铜熔体;
上料装置,用于将装有铜熔体的盛料勺放入注入单元;
注入单元,用于将铜溶体压射进模具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转动底座、伸缩臂和夹持单元,所述转动底座被构造成带动伸缩臂进行转动,所述伸缩臂被构造成对夹持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夹持单元被共组成对盛料勺进行夹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2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肛肠科用伤口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时间同步方式采集端口图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