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2213.X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9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可欣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孟强;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信息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采用物联网用户信息采集和物联网用户属性信息获取,通过物联网用户信息的推送来实现系统用户信息上传,同时通过用户的排序信息发送用户排列信息,且本发明的物联网信息系统使用同步判断模块提升了系统的数据并发处理能力,并通过用户指定联系人来在特定时间未登录后修改或清空用户信息,用以提示用户或降低冗余;再次,所述信息技术的方法和系统采用了动态的时长设置方法,强化物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系统调整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物联网信息系统的系统传输能力和数据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应用领域逐渐拓展,使用范围日益宽广。
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IoT)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也就是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个新技术。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8年3月在苏黎世举行了全球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物联网2008”,探讨了“物联网”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与如何将“物联网”推进发展的下个阶段。
通俗而言,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以下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4、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可以使得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沟通,也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5、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这7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这3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是整个纳米科技的基础,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使用传感器技术就能探测到物体物理状态,物体中的嵌入式智能能够通过在网络边界转移信息处理能力而增强网络的威力,而纳米技术的优势意味着物联网当中体积越来越小的物体能够进行交互和连接。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小,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纳米技术是建设者的最后疆界,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可欣,未经张可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2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管道漏气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散热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