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3969.6 | 申请日: | 202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4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科隆汽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虹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8 | 代理人: | 蒋尊龙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压铸 成型 设备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设备,包括压铸仓(101),所述压铸仓(101)的右侧内壁上端开设有排气槽(102),所述压铸仓(101)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机(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103)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4),所述液压机(103)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05),所述液压杆(10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106),所述压板(106)的侧面滑动连接压铸仓(101)的内壁,所述压铸仓(101)的前后侧面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7),所述压铸仓(101)的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8),所述压铸仓(101)的外围设置有内仓体(301),所述内仓体(301)的外围设置有外仓体(201),所述内仓体(301)的下方设置有电机(401),所述电机(401)的上方设置有散热仓(501);
所述内仓体(301)的四个侧面上端均贯穿开设有通孔(302),所述内仓体(301)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一(303),所述内仓体(301)的外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二(304),所述导流板一(303)和导流板二(304)分别为通孔(302)的内外两侧;
所述外仓体(201)的前后侧面上端开设有卡槽(202),所述支撑板(107)的左右侧面滑动连接卡槽(202)的内壁,所述外仓体(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03),所述底板(203)的下表面四角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04),所述底板(203)的上表面四边均贯穿开设有通槽一(205),所述底板(203)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二(206),所述内仓体(3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板(203)的上表面,所述内仓体(301)的侧板位于通槽一(205)和通槽二(206)之间;
所述导流板一(303)和导流板二(304)的横截面呈四分之一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01)的转轴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02),所述连接轴(402)的圆周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扇片(403),所述连接轴(4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桨(404),所述螺旋桨(404)位于底板(203)的上方,所述连接轴(402)的圆周侧面贯穿转动连接底板(203)的上表面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仓(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板(203)的下表面,所述散热仓(501)的侧板位于通槽一(205)和底板(203)的下表面边缘之间,所述散热仓(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5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仓(501)的下侧内壁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导流柱(601),所述散热仓(501)的内部设置有导流弯板(602),所述导流弯板(6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板(203)的下表面通槽一(205)的外侧边缘处,所述导流弯板(602)的弯折方向朝向导流柱(601),所述导流柱(601)的上下表面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片(403)位于散热鳍片(502)的下方,所述连接轴(402)的圆周侧面下端贯穿转动连接散热仓(501)的下表面中心处,所述连接轴(402)的圆周侧面贯穿转动连接导流柱(601)的内壁。
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设备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支撑板(107)对准卡槽(202)卡入,使压铸仓(101)放入内仓体(301)的内部,然后向内仓体(301)和外仓体(201)之间还有内仓体(301)和压铸仓(101)之间的区域注入热的冷却液,开启电机(401)使扇片(403)和螺旋桨(404)转动;
第二步:关闭电机(401)使内部冷却液停止流动,向压铸仓(101)内注入铝合金液,开启液压机(103)驱动液压杆(105)使压板(106)下压,重新开启电机(401);
第三步:驱动液压机(103)将压板(106)从压铸仓(101)和限位杆(108)内滑出,然后通过支撑板(107)将压铸仓(101)从内仓体(301)内取出进行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科隆汽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科隆汽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39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