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对零件开槽深度进行检测的非标零件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4635.0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蒲自强;赵小琼;张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氧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G1/32;B23Q3/08;B23Q5/28;B23Q7/04;B23Q11/10;G01S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开槽 深度 进行 检测 非标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对零件开槽深度进行检测的非标零件加工装置,具体为底板、活动座、钻孔机构、承托板和检测机构,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传送带,且传送带的顶端均匀设置有非标零件,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驱动轨,且驱动轨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座,该可对零件开槽深度进行检测的非标零件加工装置,通过设置有承托板,承托板的一侧可在顶撑杆作用下上抬30°,从而使夹持的非标零件倾角发生改变,使得非标零件的倾斜待加工孔转为水平状态,便于螺纹铣刀的铣削加工,无需人工手动对零件位置进行调整,且无需更换夹具便可对两个角度不同的待加工孔进行内螺纹铣削,加工更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标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对零件开槽深度进行检测的非标零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出行时对汽车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并带动与之相关的行业如汽车零件行业的发展,现有一种汽车用非标零件,其一端设有用于铰接的开槽,另一端开设有两个螺纹槽,零件的顶部为30°倾斜设计。
现有的加工装置无在一次装夹的情况下对两个角度不同的螺纹槽进行内螺纹铣削和四个待钻孔的钻孔加工,因此加工时需要频繁更换夹具,操作较为繁琐,加工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对零件开槽深度进行检测的非标零件加工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对零件开槽深度进行检测的非标零件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活动座、钻孔机构、承托板和检测机构,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传送带,且传送带的顶端均匀设置有非标零件,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驱动轨,且驱动轨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座,所述驱动轨和传送带之间的底板顶部安装有固定座,且固定座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固定座内部的顶端固定有旋转柱,且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旋转柱的底部连接,所述旋转柱顶部的一侧固定有旋转臂,且旋转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滑轨,所述第一电磁滑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滑块,且第一电磁滑块的底端固定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的底部安装有可旋转机械抓,且可旋转机械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CCD视觉检测仪,所述底板顶部远离传送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水箱,且水箱顶部远离传送带的一侧安装有架体,所述架体靠近驱动轨的一侧安装有升降轨,且升降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升降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丝杆,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丝杆套,且第一丝杆套靠近驱动轨的一侧安装有铣削电机,所述铣削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液压伸缩杆,且第一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螺纹铣刀,所述活动座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步进电机,且活动座内部的顶端嵌设有旋转座,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旋转座连接,且旋转座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部的顶端固定有承托板,且承托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限位夹板,所述承托板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液压推杆,且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均安装有推板,所述驱动轨内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电磁滑轨,且驱动轨顶部远离第二电磁滑轨的一端固定有第三电磁滑轨,所述第二电磁滑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滑块,且第二电磁滑块的顶端固定有钻孔机构,所述第三电磁滑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磁滑块,且第三电磁滑块靠近活动座的一端安装有检测机构。
可选的,所述驱动轨内部靠近第三电磁滑轨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轨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丝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驱动丝杆构成传动连接,所述活动座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驱动丝杆相配合的丝杆槽,且活动座通过驱动丝杆与驱动轨构成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水箱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滤网,且水箱内部的底端固定有水泵,所述架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喷头,且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喷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氧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氧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4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