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烟静电吸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6194.8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8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文峰;王闯;邓乔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3/49 | 分类号: | B03C3/49;B03C3/41;C23F1/14;B05D7/2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鞠传龙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烟 静电 吸附 组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烟静电吸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油烟静电吸附组件包括有收集极和放电极,其中收集极为圆筒结构,收集极设置有数层和数列,放电极为杆状构造,每个收集极的内腔中均插设有放电极,每个收集极的内壁周圈和放电极的外壁周圈上均设置有自清洁层。其制备方法为:步骤一、收集极与放电极表面打磨光亮;步骤二、对收集极与放电极进行表面刻蚀;步骤三、加入正己烷进行分散;步骤四、将放电凸起的尖端进行蜡封;步骤五、收集极与放电极表面进行喷涂;步骤六、将喷涂后的收集极与放电极静置风干。有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油烟静电吸附组件对水与油的憎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双疏的效果。将放电凸起与放电极设置为一体结构,增加其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吸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油烟静电吸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并对人体造成伤害,传统的油烟机将烹饪时产生的烟油等废物直接抽走,虽然减少了室内污染,但对室外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针对该问题,静电吸附油烟机应运而生。在传统的油烟机中增加静电模块,静电模块主要由放电极与收集极构成,放电极的放电尖端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电晕,将附近空气中的分子电离成为自由电子与正离子,电子与空气中的气体结合成为负离子,负离子、正离子与油烟中的固体小颗粒与液体小液滴发生随机碰撞形成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正负粒子分别向与其自身极性相反的电场方向移动,分别到达收集极与放电极的收集区域,从而达到净化油烟的目的。但是,随之导致收集极与放电极的收集区域污染严重,固体小颗粒与液体小液滴在收集极与放电极的收集区域的表面沉积吸附,形成油垢,影响静电油烟机的净化效率,使得静电模块需要定期的拆卸与清理,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静电吸附油烟机中的收集极与放电极需要经常清理所导致的增加使用成本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油烟静电吸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油烟静电吸附组件包括有收集极和放电极,其中收集极为圆筒结构,收集极设置有数层和数列,放电极为杆状构造,每个收集极的内腔中均插设有放电极,每个收集极的内壁周圈和放电极的外壁周圈上均设置有自清洁层。
每个圆筒形的收集极两端均设置为圆角结构。
每个杆状放电极的纵向等距设置有数排放电凸起,放电凸起与放电极的本体为一体结构,每排放电凸起在杆状放电极的周圈均匀布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放电凸起的放电极侧壁上也设置有自清洁层,杆状放电极的两端设置为半球状结构。
自清洁层为双层结构,是由微纳刻蚀层和超双疏层组成,其中微纳刻蚀层为内层,超双疏层为外层,双层的自清洁层具有自清洁和防污耐腐蚀的作用。
微纳刻蚀层通过酸蚀或碱蚀或盐溶液刻蚀或光蚀或离子束刻蚀形成,超双疏层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或者复合材料通过喷涂或浸涂形成。
本发明提供的油烟静电吸附组件的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320-600号的粗砂纸将油烟静电吸附组件的收集极与放电极表面打磨光亮;
步骤二、对油烟静电吸附组件的收集极与放电极进行表面刻蚀,使用0.1wt%的醋酸、碳酸一类弱酸溶液、一水合氨一类弱碱溶液或者氯化镍、氯化钴一类盐溶液进行浸没化学刻蚀,或者使用光蚀或离子束刻蚀的方法进行收集极与放电极表面刻蚀;
步骤三、配置超双疏材料悬浮液,将微米级聚四氟乙烯粉末、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与水以0.5∶2∶1的摩尔比进行配制,超声分散1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均匀,静置反应2h后,加入正己烷进行分散;
步骤四、将放电极上的放电凸起的尖端进行蜡封;
步骤五、使用喷枪将步骤三制得的悬浮液喷涂于经刻蚀后的收集极与放电极表面,或直接将经刻蚀后的收集极与放电极浸没12h于步骤三制得的超双疏材料悬浮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61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