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产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系统和原位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0631.3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敬;陈益成;谢永新;雒怀庆;徐波;周文栋;干仕伟;杨炜雯;曾诗林;李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A01K63/04;F25B30/06;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露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产 养殖 废水 原位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系统和原位处理方法,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该原位处理系统为地埋式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系统、电解‑臭氧氧化系统、渗滤系统以及热泵系统。本发明的原位处理系统采用地埋式结构节省了占地面积;本发明的原位处理系统采用了电氧化与臭氧氧化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效降解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的目的;本发明的原位处理系统中的渗滤系统利用了吸附填料层和生物填料层强化了养殖废水的脱氮除磷效果。本发明的原位处理系统增设了热泵系统,实现了养殖废水的余热回收再利用。本发明的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方法,其操作简单方便、高效且易于灵活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系统和原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常规过滤、吸附絮凝以及膜工艺等物理化学方法,还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以及人工湿地等生物生态技术方法。近年来,电渗析、光催化以及电化学氧化等新技术在养殖废水的处理中也逐步推广应用。
目前,在水产养殖废水的治理中,单一的处理技术往往难以高效稳定地去除污染物,而通过耦合物理化学技术与生物生态技术,优势互补,则可实现水产养殖废水的高效处理。
在专利(CN109179879A)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在养殖塘旁依次布置生态塘、过滤池、臭氧消毒池、表面流湿地以及回用水塘,养殖废水经过多个处理单元的处理后,经回用水塘回流入养殖塘,实现养殖废水的净化以及循环回用。然而,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几个缺点:第一,该技术方案中布置了包括生态塘、过滤池、臭氧消毒池、表面流湿地以及回用水塘的五个处理单元以及养殖水塘,导致其占地面积较大,工程建设成本较高;第二,该方案中未设计能量回收的技术流程,而养殖废水是良好的热源。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系统,该原位处理系统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染物降解率低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的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流程复杂且能源再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方法,其操作简单方便、高效且易于灵活控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原位处理系统,所述原位处理系统为地埋式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系统、电解-臭氧氧化系统、渗滤系统以及热泵系统;
所述电解-臭氧氧化系统包括与进水方向平行的布流板和若干组电极对;所述布流板分隔所述电解-臭氧氧化系统成若干处理区,每一所述处理区与所述布流板平行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所述电极对的正、负电极,所述电极对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解-臭氧氧化系统与外部臭氧发生器连通;
所述渗滤系统包括吸附填料层和在吸附填料层下方的生物填料层,所述吸附填料层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格栅和调节池。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填料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活性炭材料层,下层为陶粒材料层;
所述生物填料层的填料为微生物菌剂小球。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填料层内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有若干所述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系统包括换热器、抽水泵、中介水箱、热泵机组以及管路;
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渗滤系统连通;
所述管路将所述换热器、所述抽水泵、所述中介水箱以及所述热泵机组依次连通组成循环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原位处理系统还包括蓄水循环系统;
所述蓄水循环系统与所述热泵系统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