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桑椹菌核病的药物组合及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4543.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贤;于翠;莫荣利;董朝霞;谭周成;李勇;邓文;胡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7/32 | 分类号: | A01N37/32;A01N47/38;A01N37/24;A01N47/24;A01N43/56;A01N63/22;A01N63/38;A01P3/00;A01G13/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张晓博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桑椹 菌核 药物 组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药物组合及防治方法。该药物组合包括: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乳油800~1200倍液。该药物组合采用常规的药剂进行组合,分别于桑椹的开叶期、花穗形成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进行组合喷施,能够发挥对桑椹菌核病的优异的防治效果,并且还能显著减少农药残留,以满足国家食品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桑椹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治桑椹菌核病的药物组合及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的经济型植物,在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广泛种植,过去的上千年里被用于丝绸产业,桑果因其风味独特,口感好,被认为是水果中的珍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在产业发展中,桑椹菌核病来势猛、发病快,发病率高达30%~90%,有些地方成千亩果桑园因病害导致桑果绝产,给果桑产业造成毁灭性危害。
桑椹可被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桑椹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shiraiana)和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病原菌侵害而患菌核病。生产上防治桑椹菌核病主要靠化学药剂防治,一些农业措施如清除病枝病果、合理栽植、深翻土壤、合理施肥、覆盖地膜等,可一定程度减轻病害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害。
另外,还发现一些对桑椹菌核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等,但大田防治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有效的田间防治桑椹菌核病的药物组合或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药物组合,包括:50%腐霉利800~12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800~1200倍液和42.4%唑醚·氟酰胺800~1200倍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组合包括50%腐霉利1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1000倍液和42.4%唑醚·氟酰胺1000倍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组合还包括200~400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及200~400倍哈茨木霉菌菌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组合还包括300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及300倍哈茨木霉菌菌液。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将第一方面涉及的药物组合或其中至少一项药物分别于桑椹的开叶期、花穗形成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于桑椹的枝条和、叶面和/或根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于开叶期喷施50%咪鲜胺锰盐和42.4%唑醚·氟酰胺,于花穗形成期喷施50%腐霉利和42.4%唑醚·氟酰胺,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50%腐霉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于开叶期先向桑椹植株的根部先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液和哈茨木霉菌菌液后,间隔1~2天后再喷施50%咪鲜胺锰盐和42.4%唑醚·氟酰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于花穗形成期先桑椹植株的根部先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哈茨木霉菌菌液后,间隔1~2天后再喷施50%腐霉利和42.4%唑醚·氟酰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涉及的桑椹菌核病防治药物组合,采用常规的药剂进行组合,分别于桑椹的开叶期、花穗形成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进行组合喷施,能够发挥对桑椹菌核病的优异的防治效果,并且还能显著减少农药残留,以满足国家食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级别划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4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