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6513.3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9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牛殿峰;刘文发;张明辉;宋洁;姜维;林玉峰;梁卿;田濛;隋欣欣;蔡颖;张琳悦;李群英;刘立明;于景阳;王宇;孙晓楠;王雪娇;张维立;贾轶伟;申英华;孟庆博;周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刘文康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税企直联 集团 智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该办税系统包括业务系统、涉税信息池系统、发票池系统、计算模型系统和智能计税系统,是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开创了税企互为融通、互为共享、共创造价值的崭新路径。系统建设完善提升,持续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单位全覆盖、税种全覆盖的工作目标,通过不断迭代进步,实现创新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税务数字化管理水平,为依法纳税、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本发明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搭建国内首条税务局与企业之间直联专线为基础,打造一套企业智慧办税系统,有效解决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在发票、办税、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难题,实现提高办税效率、降低税务风险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税务管理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税收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为适应外部监管要求,企业需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传统办税模式效率低、易出错,稍不留神,会给企业造成真金白银的损失,严重的会降低企业纳税等级,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痛点1.内外联动难:办税人员每月需到企业外网的电子税务局申报纳税,网络不稳定、易掉线,存在申报成功未扣款导致税收滞纳金风险。
痛点2.发票管理难:年约几十万张销项发票手工开具,上万张进项发票手工查验,逐张勾选认证,效率低、无法有效防范虚开、重开、假票入企等涉票风险。
痛点3.业务办理难:办税人员每月需手工计税、手工报税,工作量大,过程繁琐,且易产生多缴、漏缴等风险。
痛点4.税险防控难:政策获取不及时、解读不统一,执行有偏差;涉税风险分散,风险应对滞后,容易产生税务稽查风险。
痛点5.纳税筹划难:缺乏统筹规划,国家减税降负政策无法及时、准确落地实施,惠企红利“应享未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搭建国内首条税务局与企业之间直联专线为基础,打造一套企业智慧办税系统,有效解决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在发票、办税、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难题,实现提高办税效率、降低税务风险的目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税企直联的集团智慧办税系统,该办税系统包括业务系统、涉税信息池系统、发票池系统、计算模型系统、智能计税系统、风险识别系统和筹划分析系统,所述业务系统分别与涉税信息池系统和发票池系统数据相连,所述涉税信息池系统和发票池系统均与计算模型系统数据相连,所述计算模型系统与智能计税系统数据相连,所述风险识别系统和筹划分析系统均与智能计税系统据相连,所述办税系统与税务局的核心征管系统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数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系统包括ERP模块、财务管控模块、经法模块、营销SG186模块、智慧报账模块和MDM平台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涉税信息池系统包括业务数据模块、财务数据模块和外部数据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发票池包括销项发票模块、进项发票模块和电子底账库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型系统包括税基计算模块、税率自动匹配模块和税额自动计算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计税系统包括数据依次相连的办税日志模块、智慧计提模块、智慧申报模块、智慧缴纳模块、多维呈报模块和电子档案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风险识别系统风险识别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筹划分析系统包括筹划分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6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高效贮存利用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成像系统以及相关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