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加热炉调整粗轧机轧制扣翘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6650.7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1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段勇;郭宏;何登贵;雷红刚;曾虹云;许井兵;孙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0 | 分类号: | B21B45/00;B21B3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睿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调整 轧机 轧制 扣翘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双加热炉调整粗轧机轧制扣翘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粗轧一级控制系统的PLC程序中写入两座加热炉在R1轧制各道次上下辊速差的调整窗口,通过向调整窗口内输入数字信号对两个加热炉上下辊的线速度进行调整;步骤二、分别设定两座加热炉在粗轧R1轧机各道次的辊速差调节系数范围为-12%~+12%,调节系数的正值为上辊线速度大于下辊线速度的百分数;步骤三、在两座加热炉的出炉端各设置一个热金属检测器,根据热金属检测器的出炉板坯检测信号来识别加热炉炉号,并根据板坯出炉炉号调用已录入并存储在粗轧R1轧机一级控制系统操作界面的辊速差调节系数。本发明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可靠性高、能有效提高轧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连轧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加热炉调整粗轧机轧制扣翘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热轧板的生产工艺中,热连轧板轧制工艺允许两座加热炉的炉间温差不大于20℃,但此炉间温差会对直径为900~950mm的较小直径工作辊的开坯粗轧机R1轧制状态产生明显影响。目前常规热连轧开坯轧机一般采用1100mm以上大直径工作辊,既保证更大的咬入角又不会对炉间温差敏感。因R1轧机的牌坊确定后,轧辊的使用直径范围就无法更改,工轧辊直径较小,导致轧件咬入轧辊后的轧制变形区较小,所以R1轧机的轧制温度变化10℃以上就会直接导致轧制负荷的变化,轧制负荷会直接影响轧件咬入时的头部形状,粗轧R1轧辊辊压配置为下压,即下工作辊直径大于上工作辊直径2~3mm,若轧制温度降低、负荷增加,轧件咬入后就会出现头部上弯的现象,即翘头,反之则为扣头。
粗轧R1轧机原调整扣翘头采用单独调整上工作辊线速度的方法实现,如果两座加热炉的炉间温差大于10℃,对辊速差的调整只能适应一座加热炉的温度状态,另一座加热炉加热的板坯在粗轧R1轧机轧制咬入时就会出现扣翘头,这样会对轧机设备造成冲击,加速设备劣化。尤其是采用R1轧制1道次、R2轧制5道次的“1+5”轧制工艺,R1轧制1道次出现翘头就会出现无法进入下工序R2的轧机进行轧制的异常状况,造成生产中断或终轧温度过低的质量缺陷。
目前,行业中对此生产过程中不稳定状态所采取的所示是与加热工人沟通后由加热工人调节两座加热炉温查,尽量保证两座加热炉温度趋于一致,但调整加热温度需要时间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还需要操作工人根据不同加热炉所加热的板坯即时调整R1轧机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的线速度差,不仅耗费大量人力、降低生产作业率,作业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双加热炉R1轧机轧制扣翘头进行准确控制的双加热炉调整粗轧机轧制扣翘头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加热炉调整粗轧机轧制扣翘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粗轧一级控制系统的PLC程序中写入两座加热炉在R1轧制各道次上下辊速差的调整窗口,通过向调整窗口内输入数字信号对两个加热炉上下辊的线速度进行调整;
步骤二、分别设定两座加热炉在粗轧R1轧机各道次的辊速差调节系数范围为-12%~+12%,调节系数的正值为上辊线速度大于下辊线速度的百分数;
步骤三、在两座加热炉的出炉端各设置一个热金属检测器,根据热金属检测器的出炉板坯检测信号来识别加热炉炉号,并根据板坯出炉炉号调用已录入并存储在粗轧R1轧机一级控制系统操作界面的辊速差调节系数。
进一步的是:所述粗轧R1轧机的轧制道次数为5道次。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一中,调整窗口的项目包括道次序号、头部长度和两座加热炉各自的调节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66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