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9694.5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谢崇进;陈赛;窦亮;张欢;孙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H04J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源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4 | 代理人: | 冯德魁;张艳梅 |
地址: | 新加坡珊顿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数据传输 网络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光纤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包括:边缘计算机站点、中心计算机站点,第一光复用及解复用器、第二光复用及解复用器、以及连接前述两者的光纤;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为至少两个服务对象提供算力服务;边缘计算机站点为各个服务对象提供的边缘计算算力服务输入输出连接至第一光复用及解复用器;中心计算机站点为各个服务对象提供的中心算力服务输入输出连接至第二光复用及解复用器;第一光复用及解复用器和第二光复用及解复用器之间连接的光纤完成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述系统在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之间搭建同时为多个服务对象提供数据传输的光纤,实现了光纤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省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边缘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数据传输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出现和5G技术的启用,数据能够无时无刻的在任何地方产生,形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如果都通过远程光纤传输到各个服务对象(一般为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算力供应商)的云计算服务中心,则会由于数据过多,造成数据堵塞和数据传输成本过高,另外会导致很大的数据传输时延,不适合时延敏感服务。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网路应用和服务要求对数据就近处理和存储,以减少数据的远程传输。因此,边缘计算成为云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边缘计算的目的是在靠近数据源头的一侧,就近提供数据计算、存储等服务。边缘计算需要建立大量的小型的服务器站点,构成提供就近数据计算和存储服务的边缘计算机站点,进一步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计算机站点,最终组成中心云和边缘云的一体化大规模分布式云计算平台。这些边缘计算机站点以及中心计算机站点作为硬件节点位于同一个空间内——例如同一个机房,每个站点都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或者多个虚拟服务器,并为多个提供云计算服务或者具有云计算需求的服务对象服务;以下假设上述服务对象为算力供应商。
但由于边缘计算机站点较多,且每个算力供应商的站点所需的带宽较小。因此,由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组成的边缘计算网络需要大量的光纤资源,对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下,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
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对于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的光纤资源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中,C1、C2、C3、C4为几个不同算力供应商对应的算力集群(算力集群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设备),在同一地区,不同的算力供应商采用主机托管(Co-location)的方式共用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如图1中,C1、C2、C3、C4等算力供应商共用两个中心计算机站点和N个边缘计算机站点;这样,可以避免每个算力供应商各自建设自己的计算机站点,提高了服务器等设备的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保障边缘计算机站点的高效可用,每个边缘计算机房都需要通过光纤连接到两个中心机房。尽管不同的算力供应商C1、C2、C3、C4采用主机托管(Co-location)的方式共用一个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但每个算力供应商都需要一条专用的光纤连接其部署在边缘计算机站点中的算力集群和中心计算机站点中的算力集群。因此,如图1所示,同一个边缘计算机站点中存在四个算力供应商对应的算力集群、两个中心计算机站点和N个边缘计算机站点,就意味着需要8N对光纤完成中心计算机站点和边缘计算机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这对边缘计算网络来讲,需要消耗大量的光纤资源。
因此,如何对由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组成的边缘计算网络的光纤资源进行分配,以节约光纤资源的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数据传输网络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光纤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包括:边缘计算机站点、中心计算机站点、第一光复用及解复用器、第二光复用及解复用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光复用及解复用器和第二光复用及解复用器的光纤;
所述边缘计算机站点和中心计算机站点为至少两个服务对象提供算力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96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