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0739.0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8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玲;李瑞平;刘彬;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2 | 分类号: | H02H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徐晶晶 |
地址: | 21004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输出 电路 开关电源 芯片 | ||
1.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控制模块、电压切换模块、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误差放大器;当反馈电压VFB小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形成第一通路,可变电压产生模块产生可变基准电压V3,所述可变基准电压V3为基准电压VREF在第一通路上分压产生的第二设定电压V2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之和,第一控制信号同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二通路,从而使可变基准电压V3通过第二通路传递至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并作为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同时第二控制信号切断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第三通路,使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输出的基准电压VREF不能被传递至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从而使误差放大器输出恒定电流避免误差信号Ve快速攀升;当反馈电压VFB大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四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切断第一通路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切断第二通路,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电压切换模块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三通路,从而使将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由可变基准电压V3切换成基准电压VREF,随着反馈电压VFB的上升,误差放大器输出电流相应减小,进一步微调误差信号Ve,避免产生输出过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通过分压电阻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相连;
电压切换模块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电压切换模块第一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通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通路;
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分别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相连并采样所述分压网络输出端的反馈电压VFB,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受控端根据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间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控制模块包括:比较器COMP、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NMOS管M1、PMOS管M2;比较器COMP正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器COMP反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与R1第二端相连,R1第一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R2第一端与R1第二端相连,R2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比较器COMP输出端分别与R3第一端、M1栅极相连,M1源极、R3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M1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相连,M2栅极、R4第二端与M1漏极相连,R4第一端、M2源极与Vdd端相连,M2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V1为第一设定电压值,R1为电阻R1的阻值,R2为电阻R2的阻值,VREF为基准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未经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07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