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加热感应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776.5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3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臧晓辉;黄彩鲜;刘闽春;樊宸均;张明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H05B6/4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彭艳妮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加热 感应 线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加热感应线圈,包括感应线圈本体和散热器,感应线圈本体与散热器连接,感应线圈本体为双回并行管路绕制的感应线圈管路,并行管路在末端相互连通,并行管路首端分别设置有进接口和出接口,并行管路首端和末端分别设置有电极接线柱,所述散热器包括由管路组成的散热器管路,散热器管路两端分别与感应线圈本体的进接口和出接口连接,散热器管路与感应线圈管路组成封闭回路,在封闭回路内灌充有工质。通过散热器管路对感应线圈管路中的工质进行散热,无需额外的制冷机和水循环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特别是一种高频加热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高频加热线圈普遍采用水循环进行散热,系统内包含制冷机、水循环泵等,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占地大、能耗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频加热感应线圈。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频加热感应线圈,包括感应线圈本体和散热器,感应线圈本体与散热器连接,感应线圈本体为双回并行管路绕制的感应线圈管路,并行管路在末端相互连通,并行管路首端分别设置有进接口和出接口,并行管路首端和末端分别设置有电极接线柱,所述散热器包括由管路组成的散热器管路,散热器管路两端分别与感应线圈本体的进接口和出接口连接,散热器管路与感应线圈管路组成封闭回路,在封闭回路内灌充有工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散热器管路上设置有灌充口和排气口。
所述的散热器管路上设置翅片。翅片是增加散热面积用的小薄片。
所述的工质为液体,液体体积填充率占管路内部容积的2%~98%。液体为水、乙醇或甲醇。
所述的工质为气体。气体为空气、二氧化碳或氮气。
所述的散热器为多管路并行结构或者散热器为单管路环绕结构。
所述的散热器一侧设置有风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之一种高频加热感应线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感应线圈管路与散热器管路连接并组成封闭回路,在封闭回路内灌充有工质。通过散热器管路对感应线圈管路中的工质进行散热,无需额外的制冷机和水循环泵。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之一种高频加热感应线圈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双回并行管路结构的感应线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多管路并行结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单管路环绕结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感应线圈本体,11-末端,12-进接口,13-出接口,14-电极接线柱,2-散热器,21-翅片,22-灌充口,23-排气口,24-进接口连接端,25-出接口连接端,26-液柱,27-气塞,3-风扇,4-被加热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