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911.6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白国良;李凤明;桑盛;丁鑫品;王勇;李晓俊;韩科明;门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曲进华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上采坑 回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包括: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对所述第一回填区和所述第二回填区同时回填;对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同时回填。本发明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以保证井巷受到的应力相对平衡,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回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山开采中为了保护开采环境,防止采空区过大造成地势下陷,同时为了保证新的开采工作区的安全,对采空区回填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相关技术提出了采坑回填方法对巷道四周的采空区进行填充,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采坑回填方法产生的附加应力,会破坏巷道的初始平衡状态,导致巷道失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以保证井巷受到的应力相对平衡,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包括: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对所述第一回填区和所述第二回填区同时回填;对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同时回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通过将井巷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并同时对第一回填区和第二回填区回填,同时对第三回填区和第四回填区回填,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应力、偏应力和应力集中等问题,以保证井巷受到的应力相对平衡,从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一回填层;在所述第二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二回填层,多个所述第二回填层与多个所述第一回填层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回填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回填层同步填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三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三回填层;在所述第四回填区内逐层回填以构成多个第四回填层,多个所述第四回填层与多个所述第三回填层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回填层与对应的所述第四回填层同步填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第一回填区、所述第二回填区、所述第三回填区和所述第四回填区回填的过程中,先采用较缓的边坡角度进行推进覆盖,形成边坡平缓的基础填充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础填充体上继续填充以形成边坡陡峭的完整填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的填充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的回填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回填区1,第二回填区2,第三回填区3,第四回填区4,井巷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井上采坑的回填方法包括:将井巷5的外周区域划分成对称的第一回填区1和第二回填区2,以及对称的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然后对第一回填区1和第二回填区2同时回填,对第三回填区3和第四回填区4同时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杆钻机
- 下一篇:地质地貌工程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