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和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4529.9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涛;汪娟;李冰;桑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65 | 分类号: | A61B5/0265;A61B5/026;A61B5/00;H04W4/50;H04W4/80;H04W8/20;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吕战竹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无线 监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智能无线监测方法,用于对动静脉内瘘血管进行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在动静脉内瘘血管对应的皮肤上沿所述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检测点,在每个检测点处设置检测装置,并使所述检测装置均与第一终端无线通信连接;
步骤S200,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每个检测点的血流数据,并判断每个检测点的血流数据是否符合血流指标;如所有检测点的血流数据均符合血流指标,则判断血管状态正常;如有任何一个检测点的血流数据不符合血流指标,则判断血管状态异常,并进入步骤S300;
步骤S300,所述第一终端根据不符合血流指标的检测点分布和血流数据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中的血栓位置;
步骤S400,所述第一终端发出警示信息,和/或将不符合血流指标的血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以通过所述服务器转发给第二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检测点顺血流方向依次编号为n,每个检测点的血流数据为Dn,n=1,2,…,N,血流指标的下限值为f1且上限值为f2;所述步骤S300还包括:
步骤S310,当n=1时,如Dn>f2且f1<Dn+1<f2,则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在第1个检测点之前存在血栓;如Dn>f2且Dn+1>f2,则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在第2个检测点之前存在血栓;
步骤S320,当n=2,3,…,(N-1)时,如Dn>f2且f1<Dn+1<f2,则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在第n-1个检测点和第n个检测点之间存在血栓;如Dn>f2且Dn+1>f2,则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在第n-1个检测点和第n+1个检测点之间存在血栓;
步骤S330,当n=N时,如Dn>f2,则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在第N个检测点之后存在血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0中,如Dn>f2且Dn+1>f2,当Dn>Dn+1时则判断血栓靠近第n个检测点,当Dn<Dn+1时则判断血栓靠近第n+1个检测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还包括:如所述每个检测点的血流数据均低于血流指标,则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存在多处血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
步骤S210,所述第一终端包括患者历史血流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能判断患者活动状态并根据患者活动状态确定相应的血流指标。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流数据包括血液流速,所述血液流速由所述检测装置通过震颤感应检测得到。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贴片式检测装置,并包括贴片层、传感器和电路单元;所述贴片层的一个侧面设置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粘胶区,所述传感器设置在粘胶区内,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血流数据并将血流数据通过电路单元传输至所述第一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5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