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4849.4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智;王新民;贺瑞萍;吴稳柱;孙殿强;蹇东东;伍松斌;赵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华鼎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张亚伟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热态 连续 炼铜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底吹熔炼、底吹吹炼、底吹精炼三个连续炼铜步骤;经底吹熔炼步骤将铜精矿熔炼产出铜锍,铜锍经底吹吹炼步骤吹炼产出粗铜,粗铜经底吹精炼步骤进行火法精炼并浇铸得到铜阳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底吹熔炼步骤采用底吹熔炼炉,将铜精矿熔炼成铜锍过程中,向炉内的铜锍层连续送入富氧空气进行造铜、造渣反应,反应生成熔炼渣、铜锍和含SO2的高温烟气;
所述底吹吹炼步骤采用底吹吹炼炉,添加造渣剂并向炉内铜锍层连续送入富氧空气,进行造渣反应及氧化反应生成金属铜;反应生成粗铜、吹炼渣以及高温烟气;
所述底吹精炼步骤采用底吹精炼炉,分为加料、预氧化、氧化、还原和浇铸五个过程;反应生成阳极铜、精炼渣、烟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方法,其特征是,
底吹熔炼过程中,鼓入压力0.4-0.7Mpa、含氧75%的富氧空气,熔炼温度控制在1180℃-1220℃,生成熔炼渣、铜锍和含SO2的高温烟气,熔炼渣温度控制在1200±10℃,铜锍温度略低于渣温,以渣子能顺利排出为准;熔炼渣含铜3-5%、Fe/SiO2为1.6-1.8;
底吹吹炼过程中Fe/SiO2控制在1.1~1.2之间,渣温控制在1200±10℃,铜温要略低于渣温,以渣子顺利排出为准;
吹精炼过程中,加料过程分3-4次阶段性加入,加完第二次料后,将炉体转到生产位,进行预氧化;之后在1150~1200℃的高温下,由底部鼓入空气、氧气混合气进行氧化,氧化终点通过取样人工观察以及通过和化验结果进行综合比对来判定;待氧化过程终点结束,将炉体转出,通入天然气和氮气混合气,进行还原作业,生产过程中还原终点通过取样人工观察以及通过和化验结果进行综合比对来判定,还原后的熔铜控制含氧量在0.05%左右,铸成的阳极板含氧量不超过0.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方法,其特征是,底吹熔炼和底吹吹炼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并分离出块烟尘,之后烟气再经电收尘器收尘后分离出烟尘,接着烟气送至制酸系统,用于制酸;分离出的块烟尘经破碎后成为冷料返回到配料处,作为底吹熔炼炉料;电收尘器收尘后分离出的烟尘同样返回到配料处,作为底吹熔炼炉料;底吹精炼产生的烟气经降温后送制酸或脱硫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方法,其特征是,底吹熔炼过程产生的熔炼渣排出经缓冷、破碎、浮选得到尾矿、铁精矿、以及渣精矿,其中渣精矿返回到配料处,作为底吹熔炼炉料;底吹吹炼产生的吹炼渣经冷却、破碎得到吹炼渣返回到熔炼配料;底吹精炼产生的精炼渣返熔炼配料。
6.一种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设备,其特征是:包括顺序连接的底吹熔炼炉(1)、底吹吹炼炉(2)、底吹精炼炉(3)以及圆盘浇铸机(4),由高到低呈阶梯状排布;相邻设备之间通过溜槽连接用于输送熔体;底吹吹炼炉(2)产出的铜锍通过溜槽流入底吹吹炼炉(2)内,底吹吹炼炉(2)产出的粗铜通过溜槽流入底吹精炼炉(3)进行火法精炼并通过溜槽送至圆盘浇铸机(4)浇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底吹熔炼炉(1)和底吹吹炼炉(2)的排渣口和放铜口设置在炉体相对的两个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热态连续底吹炼铜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一台底吹熔炼炉(1)、一台底吹吹炼炉(2)、两台底吹精炼炉(3)和两台圆盘浇铸机(4),两台底吹精炼炉(3)和两台圆盘浇铸机(4)平行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华鼎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包头华鼎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8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t-Si共改性铝化物涂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血液学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