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铀还原的Co掺杂ZnO纳米微球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5910.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9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竹文坤;何嵘;袁鑫;陈涛;雷佳;李宸;刘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35/00;B01J35/08;B01J37/34;C02F1/30;C02F1/70 |
代理公司: | 绵阳远卓弘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71 | 代理人: | 张忠庆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 co 掺杂 zno 纳米 光催化 材料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铀还原的Co掺杂ZnO纳米微球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包括:将Zn(Ac)subgt;2/subgt;·2Hsubgt;2/subgt;O、尿素、Nasubgt;3/subgt;Csubgt;6/subgt;Hsubgt;5/subgt;Osubgt;7/subgt;·2Hsubgt;2/subgt;O和Co(Ac)subgt;2/subgt;·4Hsubgt;2/subgt;O溶于水中,超声,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并在115~125℃下反应5~7h,离心,沉淀干燥;将干燥后的沉淀在280~350℃下煅烧1~3h,得到铀还原的Co掺杂ZnO纳米微球光催化材料。本发明开发了一种Co掺杂ZnO纳米微球,通过引入Co这一杂质能级来修饰ZnO的能带结构,使氧化锌的导、价带位置提高和带隙降低,实现了催化剂光吸收能力的提高,Co掺杂的ZnO样品在可见光下还原U(VI)的光催化性能均优于原始ZnO样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有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铀还 原的Co掺杂ZnO纳米微球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核能的发展,核工业活动和铀矿开采等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不可避免 的会释放到自然环境中。鉴于铀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性毒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 健康造成的威胁,铀污染物的去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有意义的问题。自然环 境中的铀主要由高流动性的六价铀(VI)和相对不流动性的四价铀(IV)组成,将 可溶性铀(VI)还原为稀溶性铀(IV)被认为是对抗铀污染物的有效途径。U(VI) 还原为U(IV)可以通过生物、化学和光催化技术实现。由于光催化技术对阳光 的有效吸收、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光催化剂在光激发下独特的强氧化还原能力,已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去除U(VI)的手段。到目前为止,各种光催化材料,如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硫化钼等半导体材料,及其与氧化石墨烯、石墨相 氮化碳等碳材料组合的复合材料被报道用于U(VI)的还原。氧化锌由于具有光 吸收系数高、空穴传输快、水下稳定性好等特点,对U(VI)也表现出一定的光 催化活性。但ZnO具有相当大的带隙(3.2eV),光吸收区域仅在紫外光区域, 使得活性受到限制。为了将ZnO的光吸收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域,元素掺杂是调整其能带结构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杂原子的引入会导致掺杂剂和原 始材料之间的能级杂化,可以修饰能带结构、d带中心、活性位点的价态等, 从而增强光催化性能。
因此,本发明开发了一种Co掺杂ZnO纳米微球,通过引入Co这一杂质 能级来修饰ZnO的能带结构,其能够实现催化剂光吸收能力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 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铀还原的Co 掺杂ZnO纳米微球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Zn(Ac)2·2H2O、尿素、Na3C6H5O7·2H2O和Co(Ac)2·4H2O溶 于水中,超声,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二、将混合溶液加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并在 115~125℃下反应5~7h,离心,沉淀干燥;
步骤三、将干燥后的沉淀在280~350℃下煅烧1~3h,得到铀还原的Co 掺杂ZnO纳米微球光催化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5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