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项目版本发布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5912.6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草原;厉鹏飞;翁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71 | 分类号: | G06F8/71;G06F8/60;G06F11/3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阳;赵迪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项目 版本 发布 管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项目版本发布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自动程序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使用持续集成工具获取待发布的项目版本的项目代码,对所述项目代码进行编译打包,生成对应的软件包;其中,所述持续集成工具设置在基于私有云搭建的开发环境上;将所述软件包部署到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中,在所述测试环境下对所述软件包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后,发布所述项目版。该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在私有云开发环境下的持续集成工具,实现了对项目代码的版本构建,进而将版本构建得到的软件包部署到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完成项目测试,满足了私有云开发环境和公有云测试环境保持隔离的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程序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项目版本发布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安全性和私密性,很多企业会使用私有云进行工作。但是在一些项目中,需要在企业的私有云内网搭建专门的开发环境,在公有云上部署测试环境,同时为了保证安全性,公有云和私有云需要尽可能隔离。基于上述需求,在项目版本发布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下问题:项目代码在私有云开发环境如何托管,开发完成后如何构建版本,以及如何将构建完成的版本发布到公有云测试环境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项目版本发布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通过设置在私有云开发环境下的持续集成工具,实现了对项目代码的版本构建,进而将版本构建得到的软件包部署到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完成项目测试以及发布,满足了私有云开发环境和公有云测试环境保持隔离的限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项目版本发布的管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项目版本发布的管理方法,包括:使用持续集成工具获取待发布的项目版本的项目代码,对所述项目代码进行编译打包,生成对应的软件包;其中,所述持续集成工具设置在基于私有云搭建的开发环境上;将所述软件包部署到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中,在所述测试环境下对所述软件包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后,发布所述项目版本。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项目代码进行编译打包,生成对应的软件包,包括:根据在所述持续集成工具中预编写的编译命令和编译依赖关系,对所述项目代码进行编译,得到编译结果;按照在所述持续集成工具中预配置的文件格式,对所述编译结果进行格式化处理,得到对应的软件包。
可选地,所述使用持续集成工具获取待发布的项目版本的项目代码,包括:根据在持续集成工具中预配置的代码参数,从代码库获取相应的项目代码。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软件包部署到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中,包括:将所述软件包存储到测试服务器,执行部署脚本;其中,所述测试服务器设置在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上。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软件包部署到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中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所述持续集成工具,将所述软件包上传到第一文件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文件服务器设置在基于私有云搭建的开发环境上;将所述第一文件服务器的软件包同步到第二文件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文件服务器设置在基于公有云搭建的测试环境上;所述将所述软件包存储到测试服务器,包括:使用文件拷贝命令,从所述第二文件服务器中拷贝所述软件包到测试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文件服务器的软件包同步到第二文件服务器,包括:根据预编写的数据同步命令的命令参数,执行所述数据同步命令,以通过所述命令参数中的同步端口,将所述第一文件服务器的软件包增量同步到第二文件服务器;其中,所述命令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文件服务器的路径信息,第二文件服务器的路径信息和所述同步端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创建日志文件;判断软件包同步是否成功,将判断结果写入所述日志文件。
可选地,所述执行所述数据同步命令,包括:根据预设置的定时任务,定时执行所述数据同步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5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