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5941.2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3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姜岩;卢永华;余成华;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0/10 | 分类号: | A01G20/10;A01G22/00;A01G22/20;A01G22/40;A01G17/00;A01G31/00;A01G24/22;A01G24/20;E03B3/02;E03B3/28;E03B3/3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无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80 | 代理人: | 李伟新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山体 植被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有岩石山体,通过测量岩石山体的倾斜角度选择相应修复方法。本发明在岩石山体上布设耐旱植物种植点,在锥形树坑内铺设可减少水分散失且可以收集雨雪水和雨露的防水布,使得防水布可以尽可能收集水分在植物根部,保证植被生长环境;通过在锥形树坑内之间铺设稻草网络或者装草圆管布袋,可以极大为修复植被周围的土壤增加水分,减少水分丧失,提高岩石碎屑土壤中腐质物含量,增加微生物含量以及微小生物,改善岩石土壤的特性,提高修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修复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目前现有的环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通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排土壤埋法、稀释法、淋洗法、物理分离法和稳定化及化学法等。成本高,难于管理,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环境扰动大。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因其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持,对污染地景观有美学价值,对环境基本没有破坏作用,从而引起了公众及科学界的广泛兴趣。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矿区在开采之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破碎岩石,破碎岩石堆积形成许多山体,对于这些山体如果不进行植物修复,在遇到雨雪天气时,岩石中的污染物会随水分下渗到地下水中,污染环境和水体,因此需要对破碎岩石山体进行植物修复。
现有的修复方法是在岩石坡体上挖坑,埋入带有培养土的耐旱植物,植物生长覆盖范围小,修复速度慢,因此需要一种新式的植物修复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有岩石山体,通过测量岩石山体的倾斜角度选择相应修复方法,测量岩石山体的倾斜角度包括倾斜角度大于等于四十五度和倾斜角度小于四十五度,其中:
A、当岩石山体倾斜角度大于等于四十五度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重建耕作层,结合修复性开采,把陡峭、悬凸、松动的岩石补充开采,采下的岩块回填于低洼的岩石山体处,在岩石山体上铺设一层厚度至少为0.8米的回填土作为耕作层,回填土采用建筑废土、河道污泥和生活垃圾,将回填土调理至适合植物种植的土质后铺设在岩石山体上,在岩石山体上间隔开挖下窄上宽的锥形树坑,在锥形树坑内埋种耐旱植物,在锥形树坑上部的圆环侧壁埋设阻隔雨水下渗的防水布,在锥形树坑内依次铺设营养土和细沙石层,在细沙石层上侧铺设稻草层;
A2、在岩石山体上分布式锚固有锚杆,锚杆错开锥形树坑分布在岩石山体上,在锚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底层金属防护网,底层金属防护网铺设在耕作层上方,防水布外侧边缘与底层金属防护网捆绑连接;
A3、在底层金属防护网上侧从上到下铺设圆管布袋,圆管布袋内等间距设置有填充空间并填充有植物纤维碎屑,圆管布袋下侧面与底层金属防护网通过铁丝绑扎连接固定;
A4、在圆管布袋上侧铺设顶层金属防护网,顶层金属防护网和底层金属防护网绑固连接;
B、当岩石山体倾斜角度小于四十五度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59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