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WM的电网故障冲击强度量化指标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7815.0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孟醒;曾平良;马士聪;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wm 电网 故障 冲击 强度 量化 指标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WM的电网故障冲击强度量化指标分析方法。根据电网故障暂态数据建立子指标模型,求取目标节点的电压跌落面积,电压跌落幅值和电压变化率,建立决策矩阵并对矩阵数据进行效用型归一化处理,然后根据EWM,计算评价对象的特征比重、计算指标的熵值、计算信息冗余度、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即量化指标的值。本发明方法原理简单,计算快速,具有良好的性能,可在短的时间内实现对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冲击后,系统节点电压稳定性的量化表示,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同时可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工对系统故障严重程度的评判,以采取控制策略,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故障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EWM的电网故障冲击强度量化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工业快速的发展、受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主要矛盾由功角稳定问题转化为电压稳定问题。电压稳定性研究的重点是电压崩溃的发生机理和电压稳定性指标的确立。电压稳定性指标研究的出发点是为调度运行人员提供电压稳定性参考信息,防止发生电压崩溃事故。因此,准确理解电压稳定本质、正确建立电压稳定研究数学模型、寻求合理的电压稳定安全指标、设计有效的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对研究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得到简捷、实用的指标来快速判断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依然是电力界的热点问题。
从物理本质上来看,系统电压失稳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考虑各元件的动态特性,研究工作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电压动态失稳机理的认识仍不能统一,没有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基于静态方法的电压稳定理论已十分成熟,所以在分析系统电压稳定和寻找电压稳定监控指标时多采用静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系统电压稳定指标可有效判断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稳定性。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具有局部性特征,可借助局部量测信息来分析、研究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基于局部量测信息在线监测系统电压稳定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支路量测信息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和基于节点量测信息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2类。
EWM(Entropy Weight Method,熵权法)属于客观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信息量是度量弄清楚一个未知事物需要的信息的多少,事物所含信息量与其发生的概率负相关,出现的概率越大,不确定性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就越小。信息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不确定性越大,信息熵就越大,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所以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小,所反映的现有信息量也越少,其对应的权值也越低。也就是说,熵权法是使用指标内部所包含的信息量,来确定该指标在所有指标之中的地位。本发明即是根据这一原理提出的指标和分析方法。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1)基于静态方法的系统电压稳定指标在计算过程中均需跟踪和判断整个系统的潮流或平衡点方程Jacobian矩阵奇异性,涉及高维矩阵求逆,计算量大,且随系统节点数目增多,计算时间大幅增加,难以在线实际应用。
2)基于支路量测信息的系统电压稳定在线监测假定在某一时间断面下,系统的支路可看作是一个给负荷供电的无穷大电源,当系统电压临界稳定时,支路功率到达极限,该方法只需要搜索系统关键支路,能够避免戴维南参数辨识和跟踪,但理论基础薄弱,仅在特殊情形下才有效。
3)基于节点量测信息的系统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的理论基础是当系统电压临界稳定时,负荷节点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负荷节点阻抗模值与其戴维南等值阻抗模值相等,理论基础坚实,但该方法在进行戴维南等值过程中存在等值参数漂移的问题,导致计算误差较大。
4)根据中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导则》,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的评价指标是:在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的暂态过程中,负荷母线电压能够在10秒内恢复到0.80p.u以上。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该评价指标只是用于评价系统故障后是否稳定,但无法定量的给出电压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7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