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豆制品生产流水线的渣浆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7889.4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梅燕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大嫩酸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11 | 分类号: | B01D33/11;B01D33/48;B01D33/76;A23L11/45;A23L11/65 |
代理公司: | 滁州创科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7 | 代理人: | 王豫川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豆制品 生产 流水线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豆制品生产流水线的渣浆分离装置,包括一支架,支架上分别设有收渣筒以及收浆桶,还包括分离筒,分离筒内离心转动设置有锥形筒,锥形筒的顶部形成有曲形盖,曲形盖在锥形筒内侧的顶部形成滞留空间,在锥形筒旋转离心的过程中,残渣在滞留空间内滞留,滞留空间的顶部设置有出渣口。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豆制品生产流水线的渣浆分离装置,能够使得豆渣在滞留空间内滞留一段时间,然后再通过出渣口进行排出,即在此滞留的时间内,滞留的豆渣通过锥形筒的旋转进一步的分离,使得豆渣内的汁液进一步的进行分离,然后滞留一段时间的残渣持续分离后排出,从而使得分离更加彻底,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豆制品生产流水线的渣浆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豆制品流水线上的渣浆分离装置,一般都是将已经搅拌且与水混合好的混合乳液放至渣浆分离设备内,用于将混合搅拌好的混合物实现渣浆分离,而现有的渣浆分离装置一般采用分离筒旋转产生离心力,以使得汁液排出,然后残渣通过上方开设的排渣口排出;
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464053.1”名称为“一种浆渣分离性高的豆浆机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国专利,其通过一金属球间的碰撞使得初步搅拌的豆浆可以更加细致的进行二次球磨筛选,使得大豆残渣可以留在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表面,具有浆渣分离性更高的特点。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流水线上的渣浆分离利用离心力作用实现豆制品渣浆分离的装置在进行实际分离的过程中,较多部分的豆渣通过分离筒直接甩出至排渣口,然后排出来,但是分离出来的残渣依然是比较湿润的,含有较多的汁液,导致豆渣与汁液的分离不彻底,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豆制品生产流水线的渣浆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豆制品生产流水线的渣浆分离装置,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上分别设有收渣筒以及收浆桶:还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内离心转动设置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顶部形成有曲形盖;
所述曲形盖在所述锥形筒内侧的顶部形成滞留空间,在所述锥形筒旋转离心的过程中,所述残渣在所述滞留空间内滞留,所述滞留空间的顶部设置有出渣口。
作为优选,所述曲形盖的顶部形成环形倒锥面,所述出渣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开设在曲形盖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筒上开设有排渣口,各所述出渣口能够与分离筒上开设的排渣口相对应,所述排渣口的出口位于收渣桶的开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锥形筒以及曲形盖得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出浆口,且锥形筒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端开口处部连接于所述曲形盖的内折边缘处。
作为优选,在锥形筒离心的过程,汁液通过所述过滤网以及出浆口流入至分离筒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清洗分离筒的清理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一水泵以及连通于水泵进水口处的水管,所述水泵通过连通管连通于循环筒的内。
作为优选,所述水管的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于分离筒上方设置的进料斗内,另一出水口连通于分离筒内部设置喷洒组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设置于放分离筒上方的环形管以及多个连通于环形管上喷水头,所述水管的其中一出水口连通于环形管上。
作为优选,各所述喷水头均呈一定角度的倾斜连通于环形的下方,且各所述喷水头的出水口朝向环形倒锥面。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筒的下方连通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内部形成两导流通道,所述导流板内还设置有挡板,两个导流通道分别位于收浆桶以及循环筒的开口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豆制品生产流水线的渣浆分离装置具备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大嫩酸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大嫩酸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7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