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9457.7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仇成;费斐;李亦农;李新聪;夏敏浩;王骏;赵万剑;姚伟;张建文;周剑桥;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刘小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柔性 互联化 低压 配电网 配电 换流 协调 控制 方法 | ||
1.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公共直流母线和电压源型变换器,将配网馈线或者配电子网柔性互联,构建柔性互联配电网架;
根据线路阻抗的阻感比,分析末端电压与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关系,通过控制柔性互联配电网架中各电压源型变换器的有功功率交互调节交流线路末端电压,并建立低压配电线路电压-有功功率的运行下垂曲线;
采集交流侧线路末端的本地电压信息,获取各条线路的运行状况,并通过公共直流母线传递所述交流线路末端电压,完成不同配电线路的电压负荷信息传递与感知;
根据所述低压配电线路电压-有功功率的运行下垂曲线,控制各条线路的功率交互,使各条线路运行在各自下垂曲线上的同一电压水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网馈线或者配电子网经柔性互联后,各条线路的直流侧归一化电压Vdc相等,为:
其中,N为配网馈线或者配电子网的数量,Vdcn为线路n的直流侧归一化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包括,
所述有功功率与所述末端电压满足自然下垂特性,建立如下下垂方程:
Pac1=P1+Pc1
Pc1=Pdc1
其中,Vac1为第1个配网的线路末端电压;与分别为线路1的电压幅值上限和下限;为电压幅值额定值;为有功功率额定值;Pac1为线路末端总有功功率;Pc1为第1个配网的交直流变换器传递的有功功率;P1为第1个配网的负载功率;Pdc为第1个配网的直流源/荷的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各变量及方程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方程如下:
Pac1=P1+Pdc1
其中,为归一化的配电线路1末端电压幅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接近0.5时,表明线路轻载;当接近于0时,表明线路末端重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互联配电网架包括,
各配电子网或配网馈线的直流侧与公共直流母线相连。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交流侧归一化电压与直流侧归一化电压相等,即:
其中,为为归一化的配电线路n末端电压幅值,为有功功率额定值,Pcn为第n个配网的交直流变换器传递的有功功率,Pn为第n个配网的负载功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柔性互联化低压配电网的多配电换流器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线路阻抗一定时,线路的末端电压由线路的负载功率决定,负载功率较高,则线路末端电压降低较多;负载功率较低,线路末端电压降低较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4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