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层有效岩相类型的划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0202.2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付茜;段宏亮;刘世丽;仇永峰;杨艳;张健伟;李兴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G01N23/20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于利晓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夹层 页岩 有效 岩相 类型 划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层有效岩相类型的划分方法,包括: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定性划分层理构造;分别对不同构造中浅色条带,采用盐酸溶液判定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石英的发育程度,判定条带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岩;通过取心井段对应测井曲线特征,分析碳酸盐岩矿物为夹层的泥页岩;根据盐酸溶液判定以及测井曲线分析的结果,取样进行实验,利用X衍射全岩实验分析,确定优势矿物组分;根据有机碳TOC含量,划分有机质丰度;根据构造类型、优势矿物组分、有机碳含量,确定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有效岩相类型。本发明提高了岩相类型划分效率,明确了有效的岩相类型,为陆相页岩油“甜点”单元划分岩相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层有效岩相类型的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海相泥页岩成分单一、均质性好,陆相泥页岩不同于海相泥页岩,其成分矿物成分复杂、岩相非均一性强,岩相划分方案多样,许多学者采取了不同的划分方案。
董春梅等人发表在2015年《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第3期上的“一种泥页岩层系岩相划分方法”一文指出:“泥页岩层系中成分复杂,岩相划分方案不统一。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鉴定、全岩分析及有机地化数据分析,采用岩心宏观构造、有机质含量和岩石类型相结合的方法,以‘四组分三端元’分类为原则,建立一种泥页岩层系岩相综合划分方案。该方法在有机碳含量划分时采用有机质组分确定方法,考虑富有机质泥页岩与贫有机质泥页岩体积分数15%的界限,对具体有机碳含量未能考虑,没有明确贫有机碳页岩中具体的有机碳含量,同时该方法划分岩相类型偏多,不利于生产上获得最有利岩相类型。
王冠民等人发表在2012年《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第38卷第2期上的“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的纹层组合及成因分类”一文指出:“在济阳坳陷古近系中发育大量湖相页岩及纹层状的碳酸盐岩,页岩类型多样。通过对300多块页岩薄片的显微镜下观察分析表明,这些湖相页岩和纹层状碳酸盐岩均由3种基本纹层构成:富有机质纹层(即富含有机质的黏土矿物纹层)、隐晶碳酸盐纹层和黏土纹层。按纹层组合和比例的不同,可将页岩和纹层状碳酸盐岩系统地划分为黑页岩、钙质纹层页岩、富有机质纹层页岩、泥页岩、钙质页岩、纹层状泥灰岩和纹层状灰岩等7种类型,并尝试提出利用纹层组分划分页岩类型的三角形成因分类方案。由于不同纹层形成的古湖泊条件不同,该分类方案不仅能够反映各种页岩的纹层组成,同时也可反映页岩的成因”。该方法未能全面考虑构造、矿物成分等划分因素。
虽然上述划分方案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应用于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岩相的划分还存在一定上述背景技术中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层有效岩相类型的划分方法,是一种识别碳酸盐岩夹层泥页岩有效岩相类型的方法。除了考虑常规的矿物种类识别划分,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岩心观察入手,识别条带分布规律、明确优势矿物成分、划分有机碳含量界限,进而明确有效岩相类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层有效岩相类型的划分方法,包括:
观察岩心块状、层状、纹层状构造的发育程度以及颜色变化,划分层理构造,对不同构造类型岩心取样,镜下分析层理的发育程度以及厚度,明确构造类型;
分别对不同构造中浅色条带,采用盐酸溶液判定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石英的发育程度,判定条带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岩;
通过取心井段对应测井曲线特征,分析碳酸盐岩矿物为夹层的泥页岩;
根据盐酸溶液判定以及测井曲线分析的结果,取样进行实验,利用X衍射全岩实验分析,确定优势矿物组分;
根据有机碳TOC含量,划分有机质丰度;
根据构造类型、优势矿物组分、有机碳含量,确定碳酸盐岩夹层型泥页岩有效岩相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0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