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柱旋转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1884.9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闫帅;刘云飞;史育童;陶红星;刘永青;王少非;张龙飞;史亚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35 | 分类号: | E04F11/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5 | 代理人: | 朱婷婷;高芳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楼梯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无柱旋转楼梯结构,设置在建筑物(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旋转楼梯(2);所述旋转楼梯(2)的整体呈螺旋状,在旋转楼梯(2)的底部设置有楼梯基础(3);所述旋转楼梯(2)的下端设置有竖向连接段(4),竖向连接段(4)通过底部连接件(5)与楼梯基础(3)连接;所述旋转楼梯(2)的上端设置有水平连接段(6),水平连接段(6)通过顶部连接件(7)与建筑物(1)对应楼层的楼层梁(8)连接;所述旋转楼梯(2)在对应建筑物(1)楼层间的位置处断开、形成通道口(9);所述通道口(9)的位置处设置有层间连接段(10),层间连接段(10)通过层间连接件(11)与建筑物(1)对应楼层的楼层梁(8)连接;所述旋转楼梯(2)包括有一组旋转楼梯段,且相邻旋转楼梯段之间焊接连接;所述旋转楼梯段包括有外弯扭侧壁(2.1)、内弯扭侧壁(2.2)、底板(2.3)和踏步板(2.4);所述外弯扭侧壁(2.1)和内弯扭侧壁(2.2)均为箱形结构;所述外弯扭侧壁(2.1)包括有第一外皮板(2.1.1)、第一内皮板(2.1.2)和第一隔板(2.1.3);所述第一外皮板(2.1.1)与第一内皮板(2.1.2)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一外皮板(2.1.1)与第一内皮板(2.1.2)之间的间距为120mm~150mm;所述第一隔板(2.1.3)水平连接在第一外皮板(2.1.1)与第一内皮板(2.1.2)之间;所述内弯扭侧壁(2.2)包括有第二外皮板(2.2.1)、第二内皮板(2.2.2)和第二隔板(2.2.3);所述第二外皮板(2.2.1)与第二内皮板(2.2.2)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二外皮板(2.2.1)与第二内皮板(2.2.2)之间的间距为120mm~150mm;所述第二隔板(2.2.3)水平连接在第二外皮板(2.2.1)与第二内皮板(2.2.2)之间;所述底板(2.3)连接在外弯扭侧壁(2.1)与内弯扭侧壁(2.2)的底部之间;所述踏步板(2.4)连接在外弯扭侧壁(2.1)与内弯扭侧壁(2.2)的下部之间,且在踏步板(2.4)与底板(2.3)之间的空间中设置有水平支撑板(2.5)和竖向支撑板(2.6);所述底部连接件(5)包括有第一埋板(5.1)和第一埋筋(5.2);所述第一埋板(5.1)埋设在楼梯基础(3)的顶部,且与竖向连接段(4)的下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埋筋(5.2)有一组,间隔埋设在楼梯基础(3)内,并且一组第一埋筋(5.2)的上端与第一埋板(5.1)连接;所述顶部连接件(7)包括有第一侧部连接板(7.1)和第一中间连接板(7.2);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板(7.1)有两块,分别夹持在水平连接段(6)的两侧,并且第一侧部连接板(7.1)的一端插入楼层梁(8)中、与楼层梁(8)焊接连接,第一侧部连接板(7.1)的另一端与水平连接段(6)的侧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板(7.2)设置在两块第一侧部连接板(7.1)之间的位置处,并且第一中间连接板(7.2)一端插入楼层梁(8)中、与楼层梁(8)焊接连接,第一中间连接板(7.2)的另一端插入水平连接段(6)中、与设置在水平连接段(6)内部的第一加强板(12)通过第一连接螺栓(7.3)连接;所述层间连接段(10)包括有第二侧部连接板(11.1)和第二中间连接板(11.2);所述第二侧部连接板(11.1)有两块,分别夹持在层间连接段(10)的两侧,并且第二侧部连接板(11.1)的一端与楼层梁(8)焊接连接,第二侧部连接板(11.1)的另一端与层间连接段(10)的侧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板(11.2)设置在两块第二侧部连接板(11.1)之间的位置处,并且第二中间连接板(11.2)一端与楼层梁(8)焊接连接,第二中间连接板(11.2)的另一端插入层间连接段(10)中、与设置在层间连接段(10)内部的第二加强板(13)通过第二连接螺栓(11.3)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段(6)和层间连接段(10)的高度不大于楼层梁(8)的高度;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板(7.1)和第一中间连接板(7.2)均为变高度板,第一侧部连接板(7.1)和第一中间连接板(7.2)插入楼层梁(8)中部位的高度与楼层梁(8)上下翼缘板之间的间距相适应,第一侧部连接板(7.1)和第一中间连接板(7.2)插入水平连接段(6)中部位的高度小于水平连接段(6)的高度;所述第二侧部连接板(11.1)和第二中间连接板(11.2)均为变高度板,第二侧部连接板(11.1)和第二中间连接板(11.2)插入楼层梁(8)中部位的高度与楼层梁(8)上下翼缘板之间的间距相适应,第二侧部连接板(11.1)和第二中间连接板(11.2)插入层间连接段(10)中部位的高度小于层间连接段(10)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18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膜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验证重力方向的演示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