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极加热熔融盐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2950.4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元;常东锋;王伟;吕凯;石慧;薛朝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加热 熔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加热熔融盐装置和方法,该装置由电源设备、低温熔盐集箱、高温熔盐集箱、压缩空气储箱、电极、疏盐集箱、绝缘连接件、电极锅炉外壳和控制阀门组成,该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正常运行模式和排盐模式;本发明利用熔盐的电阻特性,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用于加热熔盐,电压等级高、功率密度大、造价成本低,该装置使用压缩空气调节加热功率,无运动部件、排盐彻底,能避免检修或故障时排盐不彻底造成的设备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盐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加热熔融盐装置和方法,适用于以熔融盐为媒介的各种储热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熔盐电加热器功率密度、降低成本。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年迅猛发展,加之全社会用电量逐年攀升,电网用电峰谷差日益增大,电网对低成本、长寿命储能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按照储能品质高低,目前储能技术可以简单划分为电储存、势能储存和热量储存,其中电储存可分为锂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等,势能储存可分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飞轮等,热量储存可分为固体储热、熔融盐储热、热化学储存等。
熔融盐储热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电站、清洁供暖等场景,具有成本低、储热温度高、寿命长的优点。使用熔融盐储热辅助火电厂调峰、调频、供汽可以有效提高电厂收益,在当下光伏、风电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价值。使用熔融盐储热实现调峰或调频等功能时,电加热器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用于加热熔盐的电加热器都是电阻式加热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阻丝产生热量,电阻丝外设有耐腐蚀的不锈钢套,不锈钢套与电阻丝之间填充绝缘导热的氧化镁粉末,不锈钢套外面为流动的熔融盐,不断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带走。现有电阻式加热器的缺点是单位长度电阻丝的传热功率受限、高成本的不锈钢使用量大,导致单位功率成本高、占地体积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电阻式熔盐电加热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极加热熔融盐装置,该装置利用熔盐的电阻特性,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用于加热熔盐,电压等级高,同等加热功率条件下体积较小、造价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极加热熔融盐装置,由电源设备1、低温熔盐集箱2、高温熔盐集箱3、压缩空气储箱4、中性电极5、相电极6、疏盐集箱7、绝缘连接件8、电极锅炉外壳9、中性线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第四阀门14和液位监测器15组成;
所述电源设备1连有三个相线和一个中性线10,三个相线分别为A相线A1、B相线B1和C相线C1,三个相线分别与三个相电极6连接,中性线10与三个中性电极5连接;低温熔盐集箱2有三个出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11与中性电极5上的熔盐入口连接;高温熔盐集箱3有三个入口,分别通过第二阀门12与中性电极5上的熔盐出口连接;压缩空气储箱4有三个出口,分别通过第三阀门13与中性电极5上的空气口连接;中性电极5呈筒形结构,三个相电极6分别放在三个中性电极筒体内;疏盐集箱7有三个入口,分别通过第四阀门14与中性电极5上的疏盐出口连接;中性电极5上设置有液位监测器15;绝缘连接件8安装在低温熔盐集箱2、高温熔盐集箱3、压缩空气储箱4和疏盐集箱7与中性电极5间的连接管道上;中性电极5、相电极6和绝缘连接件8被密封在电极锅炉外壳9内;该电极加热熔融盐装置利用熔盐的电阻特性,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用于加热熔盐,电压等级高、功率密度大,该装置使用压缩空气调节加热功率,无运动部件、排盐彻底,能避免检修或故障时排盐不彻底造成的设备损坏。
所述中性电极5为密封承压筒体结构,便于加热和排盐。
所述压缩空气储箱4储存带压空气,压力可灵活调节,用于调整中性电极5内的熔盐液位,通过改变熔盐与电极间的接触面积来调整加热功率。
所述疏盐集箱7与中性电极5底部连接,装置检修或停运时,采用压缩空气吹扫能够彻底排盐。
所述的一种电极加热熔融盐装置的运行方法,包括正常运行模式和排盐模式,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2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