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点地震仪的收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2958.0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8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平;王磊;赵传伟;杨乐;李步逊;张超;白涛;杨文忠;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G01V1/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中和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5 | 代理人: | 吴凤霞 |
地址: | 05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点 地震仪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点地震仪的收放装置,它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其包括本体框架和卡置在所述本体框架内的节点地震仪,所述本体框架上设有沿本体框架上下滑动的按压装置,所述本体框架的底部设有第一铲片和第二铲片,所述第一铲片和第二铲片均与操作杆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其集挖坑,插置节点地震仪以及回收、存放于一体,无需单独携带铁铲即可完成挖坑和埋置,装置内可同时存放3‑4个节点地震仪,不仅为节点地震仪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存放场所,使用完成后,还可将本装置放置到背包内,其携带方便,实用价值高,有推广的必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节点地震仪的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正经历着由有线设备向无线采集设备转变的趋势。相较于有线采集设备,无线节点地震仪可以更好地适应山区等复杂地形,大大减小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节点地震仪是近几年刚开始投入使用的,因使用较少,行业内缺少针对节点地震仪的存储装置。根据行业规范,节点设备需要进行挖坑埋置以达到减少干扰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带上铁铲,挖坑埋置后才能顺利使用,铁铲的携带也会给野外施工人员带来麻烦。而且,挖坑埋置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施工中不免出现偷工减料不挖坑或者挖坑不标准的情况,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款方便、快速收放、埋置检波器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点地震仪的收放装置,其集挖坑,插置节点地震仪以及回收、存放于一体,可同时存放3-4个节点地震仪,且携带方便,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本体框架和卡置在所述本体框架内的节点地震仪,所述本体框架上设有沿本体框架上下滑动的按压装置,所述本体框架的底部设有第一铲片和第二铲片,所述第一铲片和第二铲片均与操作杆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杆和第二按压杆,所述第一按压杆和第二按压杆的末端均设有单向拨片。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铲片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操作杆连接,所述第二铲片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操作杆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铲片上设有脚蹬。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节点地震仪的末端设有尾椎。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其集挖坑,插置节点地震仪以及回收、存放于一体。装置上设置的单向拨片可向下按压节点地震仪使其与地面实现很好的耦合,装置上设置的操作杆可顺利实现第一铲片和第二铲片的打开与闭合,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作为铁铲使用,铲去地表的浮土或黄土,顺利实现挖坑;处于闭合状态的时候,两个铁铲像机械手一样在操作杆的作用下可插入黄土内将尾椎顺利从黄土内夹出。无需单独携带铁铲即可完成挖坑和埋置。
装置内可同时存放3-4个节点地震仪,为节点地震仪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存放场所。使用完成后,可将本装置放置到背包内,其携带方便,实用价值高,有推广的必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框架;2、节点地震仪;3、尾椎;4、第一按压杆;5、单向拨片;6、第一连接杆;7、第一铲片;8、第二按压杆;9、操作杆;10、脚蹬;11、第二连接杆;12、第二铲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节点地震仪的收放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本体框架1和卡置在所述本体框架1内的节点地震仪2,本体框架1内可同时卡置3-4个节点地震仪2,为节点地震仪2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存放场所,方便取放。使用完毕后,本装置可放置于背包内,其携带方便,实用价值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2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