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极限环境光源分析采集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3033.8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霞;陈杰;邵慧;孙龙;颜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4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陈龙勇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极限 环境 光源 分析 采集 设备 | ||
1.一种用于极限环境光源分析采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极限环境检测搭载结构(1)和光源数据分析采集结构(2),所述极限环境检测搭载结构(1)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源数据分析采集结构(2);
所述极限环境检测搭载结构(1)包括:
动导输出成型结构(3),所述动导输出成型结构(3)用于形成环境生成的密封闭合带动;
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和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所述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位于动导输出成型结构(3)一侧的顶端,所述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位于动导输出成型结构(3)一侧的底端,所述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和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密闭连接,所述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和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用于形成密闭无光的极限检测环境;
湿度输出模块(7),所述湿度输出模块(7)位于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的一端,所述湿度输出模块(7)用于在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和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内部形成高湿度的极限环境;
干燥输出模块(8),所述干燥输出模块(8)位于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的一端,所述干燥输出模块(8)用于在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和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内部形成高干燥和高温的极限环境;
LED灯珠(6),多个所述LED灯珠(6)位于第一暗箱检测闭合块(4)内侧的顶端和第二暗箱检测闭合块(5)的内侧的底端,所述LED灯珠(6)用于形成高光照射的极限环境;
所述光源数据分析采集结构(2)包括内引导行程块(22)、第二电机(23)、输出螺杆(24)、配动滑轨(25)和联动块,所述内引导行程块(2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螺杆(24),所述输出螺杆(24)的另一侧与内引导行程块(22)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内引导行程块(22)内侧的顶端和底端焊接有配动滑轨(25),所述输出螺杆(24)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两个联动块,所述联动块的顶端和底端均与配动滑轨(25)滑动连接;
所述光源数据分析采集结构(2)还包括光照温度检测模块(26)、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7)和光源检测搭载模块(28),其中一个所述联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7),另一个所述联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照温度检测模块(26),所述内引导行程块(22)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源检测搭载模块(28),所述光源检测搭载模块(28)的宽度与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7)的宽度及光照温度检测模块(26)的宽度均相同;
所述光源检测搭载模块(28)包括搭载半轴柱(29)、引导行程槽(30)、预留防撞槽(31)、蜗轮齿条(32)、支撑搭载灯板(33)、定位搭载块(34)、限位搭载板(35)、第三电机(36)、蜗杆(37)和光源主体(38),所述搭载半轴柱(29)两端的内部开设有用于限位引导的引导行程槽(30),所述搭载半轴柱(29)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便于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7)和光照温度检测模块(26)切换使用的预留防撞槽(31),所述搭载半轴柱(29)的外侧焊接有蜗轮齿条(32),所述引导行程槽(3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搭载灯板(33),所述支撑搭载灯板(3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光源主体(38),所述支撑搭载灯板(33)的顶端焊接有定位搭载块(34),所述定位搭载块(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搭载板(35),所述限位搭载板(35)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36),所述第三电机(3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7),所述蜗杆(37)的底端与蜗轮齿条(32)啮合连接;
所述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7)包括限位搭载框(39)、延伸搭载架(40)、第四电机(41)、输出转轴(42)、第一滤板(43)、第二滤板(44)、光电接收板(45)和第一数据收集模块(46),所述限位搭载框(39)的一侧焊接有延伸搭载架(40),所述延伸搭载架(40)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41),所述第四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转轴(42),所述输出转轴(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滤板(43),所述延伸搭载架(40)内部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滤板(44)和光电接收板(45),所述光电接收板(45)的底端固定有用于导出收集数据的第一数据收集模块(46),所述第一滤板(43)具体为红外截止滤光镜,所述第二滤板(44)具体为全光谱滤光片;
所述光照温度检测模块(26)包括定位检测板(47)、延伸测定板(48)、引导限位滑轨(49)、动导搭载块(50)、第五电机(51)、拨动齿轮(52)、搭载推导齿条(53)、凸透镜(54)、凹透镜(55)、引光套筒(56)和温度感应器(57),所述定位检测板(47)的顶端焊接有引光套筒(56),所述引光套筒(56)的内侧与光源主体(38)相同,所述引光套筒(56)用于引导光源主体(38)的光照直射,所述定位检测板(4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测定板(48),所述延伸测定板(4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感应温度的温度感应器(57),所述延伸测定板(48)的底端固定连接用于将温感数据采集导出的第二数据收集模块(58),所述定位检测板(47)的底端焊接有引导限位滑轨(49),所述引导限位滑轨(49)的一端开设有行程槽,所述引导限位滑轨(4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搭载推导齿条(53),所述引导限位滑轨(49)一端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动导搭载块(50),所述动导搭载块(5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五电机(51),所述第五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拨动齿轮(52),所述拨动齿轮(52)的顶端与搭载推导齿条(53)啮合连接,所述搭载推导齿条(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透镜(54)和凹透镜(55),所述凸透镜(54)位于凹透镜(55)的一侧,所述凸透镜(54)用于将光源主体(38)聚焦,所述凹透镜(55)用于将光源主体(38)分散,所述凸透镜(54)和凹透镜(55)均与行程槽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30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InSAR的初始DSM的区域网平差方法
- 下一篇:USB接口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