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3149.1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5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娟;周道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旱 地区 玉米 种植 方法 | ||
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的种植方法,涉及一种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的种植方法,亦适宜于盐碱旱地玉米种植。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65厘米单垄种植方式下玉米植株的空间分布不合理,未能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的技术问题,以及盐碱旱地玉米种植存在的盐碱‑干旱障碍问题。方法:一、整地;二、制作98厘米宽大垄;三、在98厘米宽大垄中线位置埋滴灌管,滴灌管埋深为3‑5厘米;四、在98厘米宽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玉米的间距为45厘米。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抗旱保墒、增加种植密度、调控冠层分布、精准施肥灌溉、缓解盐碱障碍以促进增产。本发明属于玉米的种植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的种植方法,亦适宜于盐碱旱地。
背景技术
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旱地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70%,旱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大面积种植,提高旱地玉米单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单株生产力,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田间配置、构建适宜的群体冠层分布可以缓解密度增加引起的减产。干旱、半干旱地区低产旱田玉米产量6-8吨/公顷,传统65厘米单垄种植方式下玉米植株的空间分布不合理,未能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种植密度还有提高空间,田间配置亦有改进余地。浅埋滴灌不仅可精准施肥灌水,还可缓解微域盐碱障碍,实现盐碱旱地玉米增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65厘米单垄种植方式下玉米植株的空间分布不合理,未能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的技术问题,以及盐碱旱地玉米种植存在的盐碱-干旱障碍问题提供了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的种植方法,此种植方法亦适宜于盐碱旱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盐碱旱地)玉米的种植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整地;
二、制作98厘米宽大垄;
三、在98厘米宽大垄中线位置埋滴灌管,滴灌管埋深为3-5厘米;
四、在98厘米宽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玉米的间距为45厘米。
步骤一中采用常规翻地、旋地、合垄一体机,按照常规65cm单垄的耕作方式进行整地。
步骤二中采用定制的旋耕机制作98厘米大垄,定制的旋耕机车轮间距196厘米,后杠中间位置按有1个犁铧,作业时犁铧将常规65厘米单垄从中间破开,分别与其两边65厘米单垄合成两个98厘米大垄,即3个常规单垄合为2个大垄,并种植4行玉米。
步骤二中采用定制的旋耕机埋滴灌管,在定制的旋耕机车轮间距98厘米的车后杠中间安装浅埋滴灌架子,滴灌带放置在架子上方,架子下方有开沟器,一边开沟浅埋滴灌管一边覆土,将滴灌管浅埋在3-5厘米深的土里,埋在98厘米大垄的中线位置。
步骤二中采用用定制的98厘米大垄双行播种施肥一体机进行播种和施肥。
本发明用定制的旋耕机将常规65厘米单垄从中间破开,分别与其两边65厘米单垄合成两个98厘米大垄,即3个常规单垄合为2个大垄种植4行玉米。在定制的车后杠中间安装浅埋滴灌设备,一边在98厘米大垄的中间位置开沟浅埋滴灌管,一边覆土,滴灌管浅埋深度3-5厘米。用定制的98厘米大垄双行播种施肥一体机进行播种和施肥,玉米的间距为45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31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