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变检测模块、应变检测模块的装配方法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3183.9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冯鹏;李志远;胡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 检测 模块 装配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变检测模块、应变检测模块的装配方法及使用方法,其中,应变检测模块包括应变片组件和保护组件,应变片组件用于检测待测试件的应变值,包括与待测试件连接的固定部,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层,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表面连接应变片组件,第一表面上还设有预定位层,预定位层可预定位在待测试件表面,第二保护层可移除地连接在预定位层上,包括第一剥离层和第二剥离层,第一剥离层的一端和第二剥离层的一端均靠近应变片组件设在预定位层上,第一剥离层和第二剥离层具有朝向彼此延伸的自由端,两个自由端彼此重叠后覆盖应变片组件。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变检测模块,可将应变片组件连接在待测试件上,并提高应变片组件连接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应变检测模块、应变检测模块的装配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应变检测模块是一种检测待测试件应变的元件,主要由应变片组件和保护组件等结构组成,其中,应变片组件是由敏感栅等构成的电子元件,通过将应变片组件粘接在待测试件的表面,实现对待测试件应变的测量与检测,广泛应用于航天、建筑、机械等领域。
但是,目前应变片组件的粘接步骤较为繁琐,需要分别将应变片和接线端子粘接在待测试件上,且应变片、接线端子与待测试件之间采用502胶或环氧树脂胶粘接,粘接初期可靠性较差,手工粘接时还极易发生滑动、脱胶等问题,如果在粘接完成后发现应变片组件的粘接位置、粘接角度出现偏差,无法调整应变片组件的位置,降低应变片组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应变检测模块,所述应变检测模块可减少应变片组件的粘接步骤,并提高应变片组件安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变片组件粘接步骤繁琐,且无法调整应变片组件位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变检测模块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变检测模块的使用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变检测模块,包括:应变片组件,所述应变片组件用于检测待测试件的应变值,所述应变片组件包括与所述待测试件连接的固定部;保护组件,包括: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应变片组件,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还设有预定位层,所述预定位层可预定位在所述待测试件表面;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可移除地连接在所述预定位层上;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第一剥离层和第二剥离层,所述第一剥离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剥离层的一端均靠近所述应变片组件设在所述预定位层上,所述第一剥离层和所述第二剥离层均具有朝向彼此延伸的自由端,两个所述自由端彼此重叠后覆盖于所述应变片组件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变检测模块,通过将应变片组件连接在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且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还设有预定位层,应变片组件可通过预定位层连接在待测试件上,实现应变片组件的预定位,此时若发现应变片组件的粘接位置或粘接角度出现偏差,工作人员可利用预定位层反复调整应变片组件的位置,直至应变片组件准确定位在待测试件的待测试区域内,提高应变片组件粘接的位置准确性和可靠性,且应变片组件上还设有与待测试件连接的固定部,当应变片组件的粘接位置确定后,通过固定部将应变片组件连接在待测试件上,提高应变片组件的位置稳定性,应变片组件能够对待测试件进行应变的测量与检测,并减少了应变片组件与待测试件之间采用502胶或环氧树脂胶粘接的步骤,一方面不会出现粘接不均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应变片组件的粘接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应变检测模块,所述预定位层包括多个真空吸盘构成的可吸附面。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应变检测模块,所述预定位层包括压敏胶层,所述第一剥离层和所述第二剥离层从所述预定位层移除后,所述压敏胶层可反复粘接并调整在所述待测试件表面的预定位位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为光固化粘接层,所述光固化粘接层受光照射后固化并连接在所述待测试件上;所述第二保护层为不透光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为透光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3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