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4230.1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1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兵;沈蓉;牛磊博;王志朴;杜春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梦楠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污水 处理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处理的油田污水经多级三相分离处理,得到油、泥和污水;(2)将所述污水依次进行电絮凝处理和电化学氧化处理。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多级三相分离器、电絮凝反应器和电化学氧化反应器;所述多级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电絮凝反应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絮凝反应器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进水口连接。经本发明的方法或装置处理后的油田污水,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石油类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在开采过程中需要注入蒸汽或者压裂液,开采出来的石油含水量很高,需要进行油水沉降分离或者电脱盐脱水。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温油田污水,这些污水组成多样且复杂,含有大量的石油类、悬浮物、助剂和有机物,这些物质通常很难降解,导致油田污水不能直接排放,也无法直接利用,需要进行有效地处理后才能再利用或者达标排放。近年来,快速高效的实现高温油田污水处理成为油田开采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高温油田污水的传统处理流程为“油水分离-药剂絮凝沉降-生化降解”等三个步骤,整个工艺流程处理周期较长,且需要将采出的高温油田污水的温度降低至常温才能进行后续处理,这样使得处理成本增高,并且不能有效利用油田费水的热量,造成一部分热量损失。除此之外,传统处理流程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学药剂,以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虽然药剂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面临着处理质量不稳定、使用受限、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二次污染等一列问题。油田污水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回用或者回注,除了水质需要达到要求以外,还意味着经过传统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需要加热后才能再进行回用或者回注;这就额外增加了污水再次利用的成本。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即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其他有毒废气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开放式的污水处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VOCs和其他有毒废气直接排放的问题,所以这种开放式的污水处理模式即将受到限制,密闭式的污水处理模式可以很好的避免VOCs和其他有毒废气的直接排放,所以密闭式的污水处理模式即将全面开启,油田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由开放式的污水处理模式向密闭式处理模式转变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可见,高温油田污水的快速高效处理、高温污水的热量损失问题和污水处理中产生的VOCs排放问题已限制油田开采业的发展,研发高效快速、降低热量损失又实现密闭式的有效处理方法和装置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实现油田污水的快速高效处理,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大幅度降低了污水处理中VOCs的排放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污水的处理装置。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油田污水经多级三相分离处理,得到油、泥和污水;
(2)将所述污水依次进行电絮凝处理和电化学氧化处理。
本发明发现,将油田污水经过多级三相分离处理,可实现油、泥和污水的分离,再将污水经过电絮凝处理,过滤后即可实现悬浮物、小颗粒油、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最后将经过电絮凝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电化学氧化处理,降解污水中溶解性的油类和有机物,实现污水的循环回用。
作为优选,所述油田污水的温度为40~200℃;
进一步地,所述油田污水的温度为60~160℃。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尤其适用于温度在40~200℃(尤其是在60~160℃)范围内的油田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4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生真菌及其在防治腐烂病中的应用
- 下一篇:超声波智能焊缝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