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位移式冲击方法及冲击钻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6983.6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易先中;张仕帆;夏广坤;赵鑫波;王宴滨;柯扬船;万继方;周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16 | 分类号: | E21B4/16;E21B4/02;E21B4/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朱才永 |
地址: | 430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位移 冲击 方法 冲击钻 | ||
1.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包括均由环空结构组成且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过流套(1)、第一主轴(6)、承冲座(16)和第二主轴(2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冲座(16)上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振动套(12)、启振座(13)和冲击头(15),所述振动套(12)与所述冲击头(15)通过连接套(14)连接固定;所述启振座(13)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承冲座(16)的同步转动,所述启振座(13)在旋转过程中产生轴向上下周期性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6)与所述承冲座(16)之间设置有中间接头(7),所述中间接头(7)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主轴(6)与所述承冲座(16)同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头(7)与所述承冲座(16)连接的端面与设置在所述承冲座(16)上的振动套(12)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内安装有弹簧(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套(12)与所述冲击头(15)的外壁分别安装有钢球(32),所述钢球(32)用于支撑所述振动套(12)与所述冲击头(15),所述钢球(32)外围还设有第二外壳(11),所述第二外壳(11)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接头(7)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冲座(16)与所述第二主轴(23)的连接处上还依次套有PDC轴承动环(18)、PDC轴承静环(19)、下TC动环(20)、下TC静环(21)和下接头(22),所述PDC轴承静环(19)禁止保持,所述PDC轴承动环(18)和所述第二主轴(23)一起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6)外侧从上到下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轴(6)的TC径向轴承(4)和滚动球轴承(5),所述TC径向轴承(4)和滚动球轴承(5)通过主轴锁紧螺母(3)实现锁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球轴承(5)由内圈、外座圈和钢球(32)组成,轴承内外圈上有圆弧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C径向轴承(4)和滚动球轴承(5)的外围还设有第一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2)与所述中间接头(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外壳(2)、中间接头(7)和第二外壳(11)进行调质处理,硬度HB=250-290,然后进行发黑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启振座(13)为上启振体和下启振体组成的位移轴承,所述启振座(13)的上启振体和下启振体的钢球(32)槽节圆展开线具有正弦或余弦谐波槽形、锯齿槽形、矩形槽形、三角形槽型这四种结构。
10.一种井下位移式冲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位移式冲击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井下位移式冲击钻具,通过上起振体和下起振体相对运动产生轴向位移,引起冲击;当下起振体里的小球与上起振体的沟槽产生挤压时引起冲击;当挤压消失由弹簧将下起振体拉回原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69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