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选择性堵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7016.1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金发扬;钱德升;李翔;鞠野;宋书渝;李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47/10;C09K8/518;C09K8/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知创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6 | 代理人: | 房立普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水 气藏高 含水 气井 选择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选择性堵水方法,其步骤如下:S1、确定底水锥进导致的出水气层位置;S2、向出水气层注入起泡剂溶液,起泡剂溶液为离子型起泡剂的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5%‑1.2%;S3、完成步骤S2后,注入氮气,使氮气进入产水高压层,迫使近井地带水锥回落;S4、注入堵剂定向进入产水通道,在产水层形成人工隔板,封堵底水上窜通道,抑制和缓解底水锥进;S5、液氮过顶替,恢复和保留近井地带渗透率。该方法是通过在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出水层位建立人工隔板,可实现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智能选择性堵水,解决气藏见水后,气井产量急剧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选择性堵水方法。
背景技术
气井出水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气田的开采,出水井和水淹井日益增多,导致气井产量的递减,甚至出现气井完全水淹的情况,降低了气田的最终采收率,这也是导致气井经济效益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对水淹井提出配套的排水采气和堵水工艺。
排水采气方式主要有:部署排水井、机械排水、泡沫排水、气举+泡排、柱塞+泡排等多种排水方式,但对一些采用排水采气工艺成本较高或现场不具备排水采气工艺条件的水淹严重的井有必要采取堵水措施。堵水主要通过机械堵水或化学堵水。机械堵水立足于出水点明确,首先将气井中产水的位置找准,然后将此产水位置堵死,控制水的产出。化学堵水工艺主要是通过向地层注入堵剂,对出水层位实施封堵。目前常用的堵剂有非选择性化学堵剂和选择性化学堵剂。非选择性堵水工艺适合出水层位比较明确的井,通过堵剂对出水层位实施永久性封堵。选择性堵水是指通过气井向生产层注入适当的选择性堵水剂堵塞地层,降低水相渗透率,而不堵塞气层或对气相渗透率影响较小的化学堵水方法。
堵水技术是控水稳油的关键技术,在改善气田开发效果、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堵水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増加经济效益,而且还避免了排水采气工艺中大量产出水的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地层出砂、管线腐蚀和结垢等现象。
其中,专利CN104929568B公开了一种用于气藏控水的方法,通过向气藏中注入气体,将气层中的侵入水推至远井,配置具有延迟交联能力的凝胶,并将凝胶进行雾化处理,以形成气相分散凝胶。将气相分散凝胶与气体伴注进气藏中,继续注入气体,以实现凝胶在气层中的运移与分散,然后进行焖井。该方法能够实现凝胶堵剂雾化,显著降低注入压力,适应于中低渗气藏。但是凝胶的波及范围有限,该方法无法有效解决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在产水后的开采问题。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选择性堵水方法,解决气藏见水后,气井产量急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存在的堵水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选择性堵水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底水气藏高含水气井选择性堵水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确定底水锥进导致的出水气层位置。具体方法是:根据见水井或水淹井的地质情况,以及采气过程中累积的动态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对出水层位作出合理的判断;再结合流体电阻测定法,根据高矿化度的水和低矿化度的水有不同的导电性,利用电阻计来测定有水流入气井时,井筒中流体的电阻率变化曲线,来判断出水层位。
S2、向出水气层注入起泡剂溶液。所述起泡剂溶液为离子型起泡剂的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5%-1.2%。所述离子型起泡剂为月桂醇硫酸钠或氨基酸起泡剂。优选的是,所述起泡剂溶液中还可以加入了稳泡剂聚丙烯酰胺或聚乙烯醇。注入起泡剂溶液后,在产气层中形成泡沫,而产水层或水淹层由于无气相,就不会产生泡沫,因此,可实现自动定点暂堵保护有潜力的产气层。
S3、完成步骤S2后,高速高压注入氮气,注入氮气的速度为600-900Nm3/h,使氮气进入产水高压层,迫使近井地带水锥回落;实现压锥目的,同时为后续堵剂进入创造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身消毒器
- 下一篇:一种深基坑内取代换撑的钢管托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