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7342.2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大;积田祥;龙野功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J10/8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所述车辆用门具有窗,进而,配备有窗玻璃、树脂制的外板和模制嵌条。外板配置在窗玻璃的车辆外侧,在开口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处与窗玻璃相对。模制嵌条被固定于与窗玻璃相对的外板的内表面,对窗玻璃与外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模制嵌条配备有基底构件和模制嵌条本体。基底构件被接合于外板的内表面,具有与窗玻璃相对的安装面。模制嵌条本体在相互分离的多个固定点相对于基底构件的安装面被支承。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车辆用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7-30706中公开了一种一人乘坐的小型车辆。在该车辆中,门的外板由合成树脂构成,由此谋求车辆的轻量化。
在日本特开2015-193275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门,所述车辆用门配备有窗玻璃、钣金制的外板、以及模制嵌条。模制嵌条相对于钣金制的外板的上端从上方插入,对窗玻璃与外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通过模制嵌条的端部钩挂于外板的钣金的端部,模制嵌条被固定于钣金制的外板。
发明内容
日本特开2007-30706中公开的树脂制的外板与钣金制的外板相比,其刚性低。因此,当像日本特开2015-193275的车辆用门那样,将模制嵌条的端部钩挂于树脂制的外板的端部时,存在着树脂制的外板的端部变形,模制嵌条从外板脱落的风险。因此,考虑将模制嵌条相对于树脂制的外板接合固定于其内表面。但是,模制嵌条是对窗玻璃与外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构件,材质容易劣化,并且,功能方面伴随着劣化而产生的下降也比较大。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与车辆(或者,车辆用门)的寿命相比,有必要提早进行更换。为了更换模制嵌条,有必要将劣化了的现有的模制嵌条从外板卸下。这时,若模制嵌条被直接接合于外板的内表面,则在将模制嵌条从外板剥离时,存在着会使树脂制的外板变形的风险。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技术,在采用树脂制的外板的车辆用门中,不使外板变形,就能够更换模制嵌条。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被具体化为具有窗的车辆用门。该车辆用门配备有窗玻璃、树脂制的外板和模制嵌条。窗玻璃封闭所述窗的开口。外板配置于所述窗玻璃的车辆外侧,在所述开口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处与所述窗玻璃相对。模制嵌条固定于与所述窗玻璃相对的所述外板的内表面,对所述窗玻璃与所述外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而,所述模制嵌条配备有基底构件和模制嵌条本体。基底构件接合于所述外板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窗玻璃相对的安装面。模制嵌条本体安装于所述基底构件的安装面,与所述窗玻璃的外表面接触。所述模制嵌条本体相对于所述基底构件的安装面在相互分离的多个固定点被支承。这里,所谓“在相互分离的多个固定点被支承”表示这样的结构:模制嵌条本体相对于安装面被支承的部位和不被支承的部位明确地分离,在前者的部位处,模制嵌条本体以比较小的面积相对于安装面被固定。在各个固定点,对于两个构件实际被固定的范围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是点状、线状、或面状都没问题。
在上述车辆用门中,模制嵌条由基底构件和模制嵌条本体构成。基底构件接合于树脂制的外板。模制嵌条本体相对于基底构件的安装面在相互分离的多个固定点被固定。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制造车辆的阶段,能够例如利用双面胶带容易地向外板接合被组装了模制嵌条本体的基底构件。并且,在模制嵌条本体劣化了的情况下,通过在相互分离的多个固定点将模制嵌条本体与基底构件断开,不使外板变形,就能够简单地将劣化了的模制嵌条本体卸下。对于新的模制嵌条本体,例如,也可以利用双面胶带接合于基底构件的安装面。这是因为,通常并不认为有必要比车辆(或者车辆用门)的寿命更早地进行模制嵌条本体的再次更换。这样,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在采用树脂制的外板的车辆用门中,不使树脂制的外板变形,就能够进行模制嵌条的更换。
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详细情况以及进一步的改进。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表示示意地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整体的右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理装置、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等离子体蚀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