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防护平台防坠装置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9155.8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7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雷;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L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防护 平台 装置 动态 模拟 试验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升降防护平台防坠装置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包括支撑框架,其上滑动安装有砝码组件,砝码组件相对于支撑框架上下移动,位于砝码组件上方的支撑框架底面安装有脱钩机构,支撑框架上还安装有防坠装置;砝码组件正下方安装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推动砝码组件上行使得砝码组件顶部挂装至脱钩机构;脱钩机构放开砝码组件,砝码组件自由落体下行过程中对防坠装置产生冲击力,砝码组件上安装有传感器,由传感器获得实时冲击力,从而完成防坠装置的动态坠落模拟试验,获得防坠装置的耐冲击值,试验方便可靠,装置整体紧凑简单,造价低,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升降防护平台防坠装置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用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简称防护平台),是在地面组装好的钢结构框架,其连接在附墙支座上,通过电动葫芦循环提升,随着建筑物的升高而升高。防护平台主要由架体、附墙支座、提升机构、防坠装置和控制系统同步进行使用,防护平台包围整栋楼,高度最大可达5层楼,跨度最大可达7米,宽度最大可达1.2米,升降时整栋楼有数十个机位一起升降。为防止升降过程中防护平台坠落,防坠装置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防坠装置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防护平台一旦安装到工地上,随着建筑物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围绕建筑物一周,体积庞大,重量大,进行防坠试验不但危险,而且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因此,现有技术中,都是在制造单位的样架上进行防坠试验,现有的试验方式为:先提升30cm,再下降15cm,启动脱钩器,进行防坠试验,防坠试验时架体上空载,所有的防坠装置一起试验。防坠装置分为格构式和摩擦式,格构式分为摆块式、转轮式和顶撑式。
现有试验方法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试验需要专用试验台。由于试验在样架上进行,为了试验防坠,至少需要搭建一个3层左右、长数十米的试验样架,费用需要几十万,并且周期长,占用场地。
(2)不能真实考核到每一个防坠装置。由于是整个架体一起下降来一起考核所有防坠装置,极易由于架体不水平、各架体摩擦等因素造成下降不同步,因各个脱钩器动作不一致、各个防坠装置出发时刻不同等造成防坠装置受力不均,不能真实考核防坠器能力。
(3)不能进行防坠装置的极限能力试验。采用样架空载试验,并且从静止状态下坠试验,不能反映实际防坠能力。
(4)试验费时费力。样架上试验首先需要架体的提升、架体的调平、脱扣、葫芦导链等,费时费力。
(5)对试验样架造成损伤。每一次坠落都是一次非正常工况,都是一次冲击,对样架造成损伤,不易多次进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升降防护平台防坠装置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从而实现防坠装置的动态坠落模拟试验,并且适用于单个防坠装置的试验,操作方便,装置可靠,可重复使用,且造价低,实用性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降防护平台防坠装置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包括支撑框架,其上滑动安装有砝码组件,砝码组件相对于支撑框架上下移动,位于砝码组件上方的支撑框架底面安装有脱钩机构,支撑框架上还安装有防坠装置;所述砝码组件正下方安装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推动砝码组件上行使得砝码组件顶部挂装至脱钩机构;所述砝码组件自由落体下行时对防坠装置产生冲击力,砝码组件上安装有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砝码组件的结构为:包括相对于支撑框架上下滑动的托板,托板上堆叠安装有砝码块,从下至上依次贯穿托板和砝码块安装有倒置的T型杆,T型杆上套装有压板,压板将堆叠的砝码块与托板相互间压紧;所述T型杆顶端固装有与脱钩机构挂装的挂架,下坠时挂架向下施力于防坠装置,T型杆上安装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9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