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自动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0079.2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缘缘;胡多多;李正芳;卞志成;张登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E02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闫露露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修复 自动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河道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自动化装置,所述过滤板架的末端活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内侧活动连接有敲击辊杆,所述敲击辊杆的内端啮合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前表面活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活动安装在齿轮盘的后表面。所述齿轮盘的外侧表面啮合有齿板。在支撑架带动过滤板架的末端向下时,在过滤板架倾斜的过程中导流板将表面淤泥扫出,同时支撑架底部的齿板与齿轮盘啮合,带动活动杆底端的扇形板向下,扇形板与敲击辊杆利用表面的齿槽来啮合,使得敲击辊杆持续震击过滤板架,利用水流来驱动整体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河道水流中含有的大量淤泥,使河道修复更加彻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天然河道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因此需要特定的河道修复自动化装置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环境生态恢复。
在进行河道修复时无法将氧气与污水混合的彻底,无法定时对河道进行添加修复剂,若持续的增添修复剂,则会造成河道污染,并且河道内部含有的淤泥过多影响水质,污泥处理效果差,需要的能耗过大,使整体河道修复无法彻底的同时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自动化装置,具备能耗小,能够定时添加生态修复剂等优点,解决了污水处理效率低下,河道修复不够彻底,污泥不能自动处理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自动化装置,包括河床架,所述河床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方且在河床架的内部设置有相对应的过滤板架,所述河床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扇叶架,所述扇叶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金属棒,所述金属棒的外表面设置有相对应的磁块。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外表面啮合有调节齿盘,所述调节齿盘的末端贴合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端上表面贴合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部设置有储剂囊,所述横杆的下方贴合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动安装在氧气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架的末端活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内侧活动连接有敲击辊杆,所述敲击辊杆的内端啮合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前表面活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活动安装在齿轮盘的后表面,所述齿轮盘的外侧表面啮合有齿板,所述齿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外侧,所述支撑架内部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的上方且在河床架的内部设置有相对应的线圈。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和过滤板架的表面均通过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导流板为X形结构,且导流板的四周均转动安装有斜板,所述横杆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推板和活塞板相对应的斜块,在带有淤泥的河道水流冲击导流板周围的斜板后,来带动导流板持续旋转,当导流板与调节齿盘啮合一圈后,调节齿盘与横杆碰撞时,横杆向外移动后同时推动推板和活塞板,挤压储剂囊后,将生态修复剂推出与河道水流接触。
优选的,所述敲击辊杆和扇形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相对应的齿槽,所述过滤板架的外端活动安装在河床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架和敲击辊杆为上下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线圈底端产生的磁场磁极与相对面磁铁的磁极相反,所述线圈和金属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磁块为U形结构,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通过河道水流经过过滤板架后,淤泥留在过滤板架表面,冲洗后的水流经过出水口排出时冲击扇叶架,从而带动扇叶架旋转,扇叶架表面的金属棒在磁块内部旋转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当过滤板架内淤泥堆积严重时,线圈产生的磁场磁极吸附磁铁不足,从而在弹簧的作用下使支撑架向下移动。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