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砷危险废物清洁处置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0750.3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杨裕祥;程习;叶序屋;余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凯玺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8/00 | 分类号: | C01G28/00;C01B17/02;C22B30/04;C22B7/00;A62D3/37;A62D101/41 |
代理公司: | 广西精诚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38 | 代理人: | 吴静宜 |
地址: | 538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废物 清洁 处置 工艺 方法 | ||
1.一种高砷危险废物清洁处置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为烟灰、黑铜粉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与还原剂按比例进行配料混磨,然后再压球、烘干、筛分,得待处理的球状物料;
S2、S1的球状物料投入蒸馏装置内,通入电能热风炉加热的氮气将物料加热至250-300℃,使物料中的三氧化二砷先升华;
S3、再升温至300-450℃使物料中的金属砷化物、高价态氧化砷还原为单质砷;还原处理结束后,在氮气中充入适量氧气,使单质砷在低于其升华温度613℃条件下,氧化为三氧化二砷而升华;升华后的蒸气经冷凝回收获得三氧化二砷粗品;
S4、S3冷凝回收后的尾气,经除尘处理再返回电能热风炉补热循环使用;
S5、S3产出的蒸馏料渣在低温氮气换热和水套间接冷却的双重作用下,冷却至100℃以下后排出;
S6、S3产出的三氧化二砷粗品精炼得高纯三氧化二砷、或金属砷及硫磺产品。
2.一种高砷危险废物清洁处置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为污酸、酸性废水硫化沉砷产出的硫化砷渣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调节原料的pH=6.5-7.0,然后压滤烘干,再与碳酸钠、还原剂按比例配料混磨,再压球、烘干、筛分,得球状物料;
S2、S1的球状物料投入蒸馏装置内,通入电能热风炉加热的氮气对物料加热;
S3、蒸馏装置内的物料通过氮气加热至280-290℃,使As2S3转化为Na3AsS3+Na3AsO3,接着升温至300-350℃使Na3AsS3+Na3AsO3中的砷还原为单质砷;还原处理结束后,在氮气中充入适量氧气,控制温度为300-450℃,使单质砷在低于其升华温度613℃条件下,氧化为三氧化二砷而升华,升华后的蒸气经冷凝回收获得三氧化二砷粗品;
S4、S3冷凝回收后的尾气,经除尘处理再返回电能热风炉补热循环使用;
S5、S3产出的蒸馏料渣在低温氮气换热和水套间接冷却的双重作用下,冷却至100℃以下后排出;
S6、S3产出的三氧化二砷粗品精炼得高纯三氧化二砷、或金属砷及硫磺产品。
3.一种高砷危险废物清洁处置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为自然砷硫化物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与还原剂按比例进行配料混磨,然后再压球、烘干、筛分,得待处理的球状物料;
S2、S1的球状物料投入蒸馏装置内,通入电能热风炉加热的氮气,在无氧条件下将蒸馏装置内的物料加热至450-480℃,使FeS2分解为FeS和S;
S3、蒸馏装置内的温度升至650-750℃使FeAsS分解为FeS和As;当单质砷升华并排出蒸馏装置后再通入氧气,使单质砷氧化成三氧化二砷,冷凝回收获得三氧化二砷粗品;
S4、S3冷凝回收后的尾气,经除尘处理再返回电能热风炉补热循环使用;
S5、S3产出的蒸馏料渣在低温氮气换热和水套间接冷却的双重作用下,冷却至100℃以下后排出;
S6、S3产出的三氧化二砷粗品精炼得高纯三氧化二砷、或金属砷及硫磺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砷危险废物清洁处置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还原剂为炭精粉,球状物料呈偏圆形,直径为40-50mm,厚度为25-3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砷危险废物清洁处置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为,蒸馏装置内先装满填料,每次往蒸馏装置内投放物料时,排出相应量的填料,填料全部排出后则排出相应量的蒸馏料渣。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砷危险废物清洁处置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的含量以尾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不超过2%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凯玺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凯玺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7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